闻道张晨盖,徘徊石首东。
浚川非伯禹,落水异三公。
衣湿仍愁雨,冠欹更怯风。
今朝复相见,疑是葛仙翁。
欧阳大监雨中视决堤因堕水明日见于省中因戏之
闻道张晨盖,徘徊石首东。
浚川非伯禹,落水异三公。
衣湿仍愁雨,冠欹更怯风。
今朝复相见,疑是葛仙翁。
注释:欧阳大监,即欧阳修。张晨盖,指张文定。徘徊石首东,欧阳修在石首县(今湖北鄂州)时,有《石首亭》诗:“石首亭前多古木,绿阴青子正当时。主人相命供甘旨,我与先生共此词。”
浚川非伯禹,落水异三公。
浚川,引水入漕;浚川非伯禹,言此事非大禹所为也;落水,欧阳修在石首时曾遭贬谪,所以“落水”暗指其遭遇。
衣湿仍愁雨,冠欹更怯风。
衣湿,欧阳修曾在石首县任职期间被贬至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县),他身穿官服,在风雨中行走,衣服都被淋湿了。
冠欹更怯风,因为雨水和风都吹得人不自在、不舒服。
今朝复相见,疑是葛仙翁。
今朝,今天;复相见,再次见面;疑是葛仙翁,欧阳修自比葛洪(葛洪为晋代道教学者)或葛玄(葛玄为东晋道士)。
赏析:这首诗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春。当时欧阳修任知制诰、集贤校理等职。四月,朝廷决定开汴河,以通江淮漕运。欧阳修奉命赴汴京监督开挖河道。五月,在石首县的施工现场,欧阳修不幸被急流卷走而落水。事后,他被贬为夷陵县令。欧阳修对这次意外事故十分懊悔,于是写下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