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郊外掩柴扉,树影蝉声共息机。
积雨暗封青藓径,好风轻透白莎衣。
嘉鱼始赋人争诵,荆玉频收国自肥。
独坐公厅正烦暑,喜吟新咏见玄微。
这首诗是作者在和印先辈及第之后,为他的座主朱舍人所作。全诗通过描绘郊外景色和诗人的心境,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
诗句“成名郊外掩柴扉,树影蝉声共息机。”描绘了诗人成名后的隐居生活。他选择在郊外隐居,与世隔绝。这里的“柴扉”指的是简陋的屋门,象征着诗人追求简朴的生活。而“树影蝉声共息机”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静谧的环境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积雨暗封青藓径,好风轻透白莎衣。”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环境。雨水使得青苔覆盖的小路变得泥泞,但好风则将白沙吹拂过衣物,使得诗人感到凉爽舒适。这里的“积雨”和“好风”都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
第三句“嘉鱼始赋人争诵,荆玉频收国自肥。”则是诗人在隐居生活中创作的作品受到了人们的赞誉。他的创作被人们争相传诵,甚至被誉为“国宝”。这里的“嘉鱼”和“荆玉”分别代表了诗人的才华和地位,而“频收国自肥”则揭示了诗人作品的影响力和他受到尊重的原因。
最后一句“独坐公厅正烦暑,喜吟新咏见玄微。”则是诗人在享受隐居生活的惬意之余,也不忘关注国家大事。他独自坐在公厅中,欣赏着夏日的炎热,同时吟咏新作,从中领悟到一些深奥的道理。这里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以及他的智慧和洞察力。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及其座主朱舍人的隐居生活进行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美好且充满智慧的画面。同时,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关注国家大事,这种胸怀和境界值得人们学习和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