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迫饥寒已变初,权门宁免曳长裾。
帐纱所学明何事,却陷忠良草奏书。
马融(79年—166年),字季长,东汉扶风茂陵人。他是东汉著名学者、古文经学理论家、文学家,今文《易经》研究的创始人。
士迫饥寒已变初,权门宁免曳长裾。
士人们迫于饥饿寒冷而改变初心,豪门权贵怎能免除拖地的长袍?
权门:指权势之家,也泛指有钱有势的大官显贵。
变初:变心,改变初衷、本意。
曳长裾:古代官员上朝时穿的一种宽大衣服,用衣带系在腰间。
明何事:明白什么事,即知道什么事。
却陷忠良草奏书:反而陷害了忠诚正直的大臣。
却:竟然。
陷:陷害。
草奏书:写奏章。
赏析:此诗是作者在任郎中期间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愤懑之情。首句“士迫饥寒已变初”,描绘了那些身受饥寒逼迫的人们已经改变了初心,不再为国为民着想,而是纷纷投靠权贵,以求得一官半职,谋取利益。颔联“权门宁免曳长裾”进一步讽刺了这些权贵们高高在上,不关心百姓疾苦,只想着自己如何保住地位,如何享受荣华富贵。颈联“帐纱所学明何事,却陷忠良草奏书”更是尖锐地指出,那些被权贵们陷害的忠诚正直的人,都是因为不懂得如何与权贵周旋,而最终落入他们设下的圈套之中。全诗通过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权贵们的愤慨不平之情,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一些腐朽现象的存在,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