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未入山,今晨风日和。
况复得胜友,发兴凌嵯峨。
冰澌激阴湍,草色明阳坡。
老梅高标致,疏花自岩阿。
樵儿与牧竖,迎笑相谁何。
问我结茅意,何年此婆娑。
悠然会深情,临风发清歌。
回首红尘中,孰与青山多。
【注释】
丁酉:即元至正八年。
郭仙峰:山峰名。
仲退:作者的朋友。
四山翁:作者的叔伯兄弟,排行第四。
乌龙潭:在郭仙峰下。
裴回:徘徊不前的样子。
绝壁:陡峭的山崖。
炯然:明亮的样子。
高人:指隐者。
冻泉:寒冷时涌出的泉水。
泠泠:形容水声清越悦耳。
岩窦(yuán dòu):山洞。
相顾:互相看。
绝赏:极好的欣赏。
分韵:定韵。
四山父子:即作者的叔侄。
齿次:年龄次序。
瑞多:年寿高。
【赏析】
此为七古组诗《春山行》之一,作于至正八年(1348)正月九日。诗人在春天里游览郭仙峰下的乌龙潭,偶遇四山老人和他的儿子、侄儿们,并请他们赋诗以会友,遂成此组。
首联“新年未入山,今晨风日和”,起笔点出游人新春伊始即登临胜地,春意融融,心情欢畅。
颔联“况复得胜友,发兴凌嵯峨”。诗人与胜友同游,兴致勃发,登山观瀑,凌危攀险,如入胜境。
颈联“冰澌激阴湍,草色明阳坡”,写山中景物。冰澌流急,激射阴深湍流之中;阳坡上,青草郁葱,一片生机。
此联对仗工整,意象鲜明,写出了春山景色之美。
尾联“老梅高标致,疏花自岩阿”是说山上的老梅树挺拔俊美,梅花稀疏地点缀在岩石上,显得十分秀逸。
“樵儿与牧竖,迎笑相谁何?”这一句写出了山民的质朴无华、淳朴热情,更显出春山之胜。
五、六句“问我结茅意,何年此婆娑。”诗人向友人诉说自己结茅而居的原因,表达了自己向往隐居山林的愿望,同时也表明自己不会因世俗的纷扰而改变自己的志向。
末联“悠然会深情,临风发清歌”写诗人在山中听到风吹草动的声音后,感到心情舒畅,情不自禁地吟唱起美妙的歌声来,表现了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全诗以景衬情,通过描绘春山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隐居山林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