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壑苍烟深闭阁,此客入山童放鹤。
天球琬琰一代珍,合止笙镛九成乐。
胸怀正自小沧溟,风骨端宜寘岩壑。
三年乌帽垫京尘,至今梦里喧车铎。
渴来醉卧白云根,饱听松风中夜作。
空中起用一何奇,声外生闻本无着。
闲情空自贞白痴,雅罚何妨半山谑。
知君此兴复不浅,安得松间相倚薄。
君山吟啸早归来,蛟鳄纵横风水恶。
这首诗由四首小诗组成,每首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风格。接下来,我们将逐句进行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次景文听松风韵”
- 译文:我(次景文)聆听着松树的风声韵律。
- 注释:次景文可能是一个人名,这里指作者自己;松风韵指的是松树林中风的声音,给人一种宁静、悠扬的感觉。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自然声音的独特感受。
第二句:”万壑苍烟深闭阁,此客入山童放鹤。”
- 译文:千岩万壑间弥漫着淡淡的烟雾,一位客人进入了山中,孩童们放飞了白鹤。
- 注释:万壑是指连绵不断的山谷,苍烟则描绘出一种朦胧的氛围。此客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者是来访者。童放鹤意味着孩童们在山林间放飞了白色的鹤,增添了一丝活泼和欢快的气氛。
- 赏析:这句诗描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第三句:”天球琬琰一代珍,合止笙镛九成乐。”
- 译文:天球如同美玉一般珍贵,合止笙镛九成乐象征着音乐达到了极致的美。
- 注释:天球可能指的是天文星象或是比喻为天空中的星辰,琬琰是美玉的意思。笙镛是古代乐器,九成乐可能是指演奏得非常完美。
- 赏析:这句话赞美了自然的美以及音乐艺术的高超技艺。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于天地自然的敬畏和对文化艺术的追求。
第四句:”胸怀正自小沧溟,风骨端宜寘岩壑。”
- 译文:胸怀宽广如大海般深邃,风骨挺拔适合置于岩石之间。
- 注释:胸怀在这里指人的内心世界,小沧溟形容内心世界的广阔无垠。风骨则是指人的品格和气质,寘岩壑则是指在岩石之间站立。
- 赏析:这句诗赞美了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气质应该像大自然一样宽广和坚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
第五句:”三年乌帽垫京尘,至今梦里喧车铎。”
- 译文:三年来我戴着乌纱帽踏在京城的尘土之上,至今还在梦中听到马车铃声。
- 注释:乌帽可能指的是古代官员的官帽,京尘是指京城里堆积的灰尘。喧车铎则是形容马车行驶时发出的声音。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离开官场后的心境变化,以及他对过去官场生活的回顾和怀念。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追求。
第六句:”渴来醉卧白云根,饱听松风中夜作。”
- 译文:口渴的时候便来到白云之下休息,听着松林间的风声直至深夜。
- 注释:渴来可能是指感到口渴,而白云根则是指高山或云雾之中。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他渴望远离尘世的喧嚣,寻找心灵的宁静。
第七句:”空中起用一何奇,声外生闻本无着。”
- 译文:空中飘动的云彩多么奇特啊,它发出的声响虽然无形却让人无法忽视。
- 注释:空中起用形容云彩在空中飘动的样子,一何奇则强调了这种景象的奇特之处。声外生闻本无着则是指在无声处也能听到云彩飘动的声音,但这种声音并不具有实体的存在。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自然界现象的描述,传达了一种哲学上的思考,即事物的存在往往超越我们的感知能力,需要用心去体会。
第八句:”闲情空自贞白痴,雅罚何妨半山谑。”
- 译文:我内心的闲情自有其纯真无暇,雅罚又何妨半山之戏谑?
- 注释:闲情指的是内心的平静和闲适之情,贞白痴则形容这种情感的纯真和纯洁。雅罚是高雅的惩罚,半山之戏谑则指山上的嬉戏和玩笑活动。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自信和从容,以及对生活中轻松愉快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道德规范的一种调侃和超越。
第九句:”知君此兴复不浅,安得松间相倚薄。”
- 译文:我知道您的兴趣如此之浓又怎能满足于简单的相依相伴?
- 注释:知君此兴复不浅表示了解对方的深厚兴趣,安得松间相倚薄则是询问如何才能满足对方的需求。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感情和理解,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友谊的珍视和期待。
第十句:”君山吟啸早归来,蛟鳄纵横风水恶。”
- 译文:你早早地回来吟唱啸歌,山水之间蛟鳄横行,水文恶劣。
- 注释:君山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山峰或者地区,吟啸则是指吟诵诗歌的声音,蛟鳄纵横风水恶则形容自然环境的恶劣和生态的复杂。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挑战和危险的环境,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