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将太乙推主客,不眠坐数莲花滴。
今年春夏甲子雨,白发无端为忧国。
乘船入市谶不虚,平陆成江势何斥。
乃当六月初五夜,天意冥冥难察识。
直疑女娲功未完,石破天穿地维折。
飞廉上助澎湃威,冯夷不辟泉源脉。
城中鱼鳖混生人,楼堞弥漫不计尺。
彭城当年二丈八,苏公堤卫无遗迹。
喜闻贤守力赈济,安得神人拔其塞。
不然帝复陆浑怨,特遣五龙施此溺。
【注释】
大德元年:即至元二年。丁酉,指这一年的年号。大雨:指大德元年六月发生的特大洪水。前所未见:以前没有见过。八十年无此水:指洪水泛滥的情况。仲退:作者自称,指作者自己。赋长句纪事:创作长诗来记述这次洪水灾害。次韵:和别人的诗作。
曾将太乙推主客,不眠坐数莲花滴。
《周易》中的“乾卦”是天干之始,故称太乙。太乙推主客:指天象的变化。不眠坐数莲花滴:形容自己日夜忧虑,如同数滴莲珠那样。
今年春夏甲子雨,白发无端为忧国。
“甲子”,天干之一,与“丙午”相配,表示年份。“白发无端为忧国”,指白发人忧心如焚,为国家的灾难而担忧。
乘船入市谶不虚,平陆成江势何斥。
“乘船入市”:形容洪水来临时的混乱景象。“谶不虚”,指灾情确实。“平陆成江势何斥”,指洪水泛滥,使得原本平坦的地方变成一片汪洋大海。
乃当六月初五夜,天意冥冥难察识。
“乃当”,应当。“六月初五”,指农历五月二十五日,这一天正是大德元年六月发生特大洪水的日子。“天意冥冥难察识”,形容当时人们无法看清天意,只能凭借自己的感觉和经验来判断灾情。
直疑女娲功未完,石破天穿地维折。
“直疑”,直接怀疑。“女娲”,古代神话中的一个女神,负责修补天地万物。“石破天穿地维折”,形容洪水泛滥,使得大地开裂,天柱折断,就像女娲神力尚未完成一样。
飞廉上助澎湃威,冯夷不辟泉源脉。
“飞廉”,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能够驾驭风雷,帮助洪水肆虐。“冯夷”,也是古代神话中的一个神灵,负责掌管水脉。“飞廉上助澎湃威,冯夷不辟泉源脉”,形容洪水肆虐时,神兽和神灵都纷纷出动,帮助洪水肆虐。
城中鱼鳖混生人,楼堞弥漫不计尺。
“城中”,指城市内部。“鱼鳖混生人”,形容城市内部的居民被洪水淹没,无法分辨出人与鱼鳖的区别。“楼堞弥漫不计尺”,形容洪水淹没了城市的城墙、楼阁等建筑,使它们变得模糊不清,无法测量其高度。
彭城当年二丈八,苏公堤卫无遗迹。
“彭城”,今江苏省常州市一带,当年这里曾经有一座名叫“彭城”的城市。“二丈八”,指当年的城市规模大约为两里见方。“苏公堤”,指唐代诗人苏东坡在常州(今江苏常州市)修建的一条防洪堤坝。“无遗迹”,指这条堤坝已经被洪水冲毁,不复存在。
喜闻贤守力赈济,安得神人拔其塞。
“贤守”,指有能力治理洪水的官员。“力赈济”,指官员们努力组织救灾工作。“安得神人拔其塞”,意思是希望神仙能够出手相助,将洪水堵塞住,让人民免受灾难之苦。
不然帝复陆浑怨,特遣五龙施此溺。
如果做不到的话。“帝”,指上天或皇帝。“陆浑”,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嵩县一带。“五龙”,指传说中能够喷出水柱的神物。“施此溺”,意味着上天或者皇帝再次派五龙来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