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台畔旧曾逢,何自飞来碧海东。
未问眼根齐等级,要先心地证圆通。
八还究竟千光合,四面回旋一视同。
坐想玉霄风月夕,超然清对一诗翁。

这首诗的作者为宋代文学家苏轼。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markdown
诗句释义

  1. 光明台畔旧曾逢,何自飞来碧海东。
  • 光明台畔:光明台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是古代文人雅集的地方。
  • 旧曾逢:曾经再次遇到。
  • 何自飞来:不知何时从哪里飞来。
  1. 未问眼根齐等级,要先心地证圆通。
  • 眼根:佛教中的“眼识”是认识事物的工具,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眼睛。
  • 齐等级:指达到相同的水平或标准。
  • 心地证圆通:内心达到了圆满通达的境界。
  1. 八还究竟千光合,四面回旋一视同。
  • 八还: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式,通过观想不同的境界,最终达到涅槃的境界。
  • 千光合:形容光芒四射。
  • 四面回旋一视同:形容视野宽广,能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
  1. 坐想玉霄风月夕,超然清对一诗翁。
  • 玉霄风月:形容夜晚天空的美丽景色。
  • 超然清对:形容心情超脱而清高。
  • 一诗翁:自称或者对对方的尊称,表示自己如同一位诗人那样高洁。

译文
在光明台下,我曾经与朋友们相遇,不知道从何处飞来的你们。
我们没有比较眼根的高低,先要修炼自己的心地,让内心达到圆满通达的状态。
我们的修行如同八方旋转,光芒万丈,视野广阔;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都能找到相同之处。
坐在高处思考那玉霄风月,超然物外,清高自持。
我自比为一诗翁,自比为一位高洁的诗人,与大家一同分享这份美好。

赏析
整首诗通过对光明台的描绘和对佛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和精神修养的热爱和追求。诗中既有对古人聚会之地的怀念,也有对佛法修行的追求,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品德。同时,诗人将自身与诗友相提并论,表现出一种超越尘世、向往清高的心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