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院吟哦夜半时,须有鬼神听此诗。
吟声往往到明月,淮上有风摇桂枝。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此诗的注释是:深院:庭院,即书斋。须有鬼神听此诗:须有鬼神来倾听这首诗歌。淮上:指淮河一带。桂枝,即桂花,古人常以桂树象征坚贞高洁之节操。

“深院吟哦夜半时,须有鬼神听此诗。”意思是:深夜,我在书房中吟咏诗歌,仿佛听到了来自幽冥世界的神灵在倾听。这两句写诗人沉浸在自己的诗作中,以至于产生了幻觉,仿佛听到了来自幽冥的世界的神灵正在倾听他的诗作,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投入和陶醉。

“吟声往往到明月,淮上有风摇桂枝。”意思是:我的声音常常传到明亮的月儿那里,淮河边上风吹动着桂花树,发出飒飒声响。这两句写诗人在吟诵诗歌时,声音传播到了明亮的月亮那里,同时,淮河边上风吹动着桂花树,发出飒飒声响,形象地描绘了夜晚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色,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激动与兴奋。

赏析:

本诗通过描写一个诗人夜深人静时吟诗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独特体验和深刻感悟。首句“深院吟哦夜半时”,点明了时间、地点,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寂静、宁静的氛围;次句“须有鬼神听此诗”,则通过想象,将诗人的吟诗过程与神灵联系起来,既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和投入,也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见解。第三句“吟声往往到明月”,描绘了诗人在明月的照耀下吟诵诗歌的情景,既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趣味,也体现了他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受能力。第四句“淮上有风摇桂枝”,则通过描绘淮河边上的风摇曳着桂花树发出飒飒声响的景象,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诗意,通过对一个普通夜晚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