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北海鹏将化,不谓丹山凤正栖。
却忆吴江桥上月,共君长啸入云霓。
【注释】
- 只:只此,只知。鹏,传说中巨大的飞鸟。北海:指渤海之滨。化:变成。
- 不:未必,未必如此。丹山:神话中的神山,位于吴地。栖:栖息。
- 却忆:想起。吴江桥上月,吴江是古名,今属苏州,在长江下游南岸;桥上月,即指桥上明月,这里泛指月亮。
- 共君:同你(指诗人),君:对对方的尊称。长啸:放声高歌。
【赏析】
《送慎彦邻》,诗中写送友的离愁别意。全诗一改一般送别诗悲凉感伤的格调,以雄壮豪迈的笔调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首句“只知北海鹏将化”,意思是说,我只知道他将要像北海的巨鹏一样化成仙去。这一句用了一个典故,即传说中的大鹏能从海上飞到北海,然后变成一只仙鹤,飞升天界。《庄子·逍遥游》中有“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之语,可见“大鹏”一词所本。“北海”二字,既点明地点,又暗含“鹏”的典故,使诗意显得更为深远,更富浪漫色彩。
第二句“不谓丹山凤正栖”,意思是说,我不曾想到,你在神山凤凰台上栖息。这里的“丹山”指的是神话中的神仙居住之地,也就是传说中的“丹台”。凤凰是一种吉祥的神鸟,相传为百鸟之王。凤凰台就是凤凰栖息之所。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凤凰”这一典故,既表明自己与友人有相同的抱负和志向(凤凰台也是传说中的仙境),又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第三句“却忆吴江桥上月”,意思是说,还记得我们曾在吴江边的桥上观赏过皎洁的月亮。这句诗又回到了现实。诗人回忆起与友人在吴江桥上的那段美好时光,那明亮的月光映照出他们欢快的身影。诗人用“却忆”两字,既表明了这种回忆并非偶然或一时之事,也暗示了他对这种回忆的重视,因为这种回忆对他来说意义重大。
尾联是一首送别诗中最为动人的部分。“共君长啸入云霓”的意思是说你与我一起放声高歌,直到声音穿透云霄。这一句充满了激情和豪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豪迈、豁达的性格和对友谊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