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寒声梦不成,读书灯暗雪窗明。
起来待唱巴人曲,闲得阳春第一声。
【注释】
①巴人曲:指《阳春白雪》,相传为战国楚相孙叔敖所撰。后因以“巴人曲”比喻通俗歌曲。②阳春:古代乐曲名,又名《阳春白雪》《白雪》等。③闲:闲暇之余。④第一声:指《阳春白雪》的第一曲。
译文:
夜来寒声搅不梦,读书时窗前雪光明。
起床欲唱巴人曲,闲得阳春第一声。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写诗人彻夜未眠,听到屋外风声呼啸,心中愁苦不堪。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于是起身来到书窗前,借着灯光,凝神静气地读书。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的孤苦寂寞和对清冷天气的感受。第三句突然转换,由室内写到户外,描绘了外面大雪纷飞的景色。大雪覆盖着大地,使得一切景物都变得模糊不清,唯有那明亮的窗户显得格外醒目。这一景象既增添了寒冷的气氛,也衬托出主人公的心情更加沉重。第四句又回到室内,诗人突然想起自己平日里爱唱的歌曲是“巴人曲”。这种曲子通俗易懂,容易让人产生共鸣。而如今,他却闲得无事可做,只能拿起乐器,弹奏起《阳春白雪》这首高雅的乐曲。这里的“闲”字,既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无聊和空虚,也暗示了他渴望有所追求和有所作为的愿望。最后一句,诗人用“第一声”来形容自己弹奏的乐曲是多么动听,仿佛是从天上传来的美妙旋律。这既是对自己音乐才能的一种肯定,也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寂静的画面,表达了人物在寒冷冬夜独自面对孤独和寂寞的情感。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物的内心情感紧密相连。同时,诗人还借物抒情,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周围的环境之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艺术韵味和深刻的哲理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