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去其蔽,何速之如。君子法之,所以改过。贤者法之,所以知非。
勇决之徒,所以奋发。感慨之徒,所以嘘欷。我虽老且病,龊龊无所为。
犹能对月吟歌诗,安得慷慨之士如桓伊,把笛为予吹。
【注释】
善:喜好,喜欢。去:除去。蔽:遮蔽。何速之如:如何快呢?
君子:这里指贤德的人。法:效法。改过:改正自己的过错。
贤者:这里指有德行的人。知非:知道自己的过错。
勇决:勇敢果断。奋发:振奋精神。
感慨:感叹。歔欷(xūqī):哀痛地哭泣。
老且病:年老体弱。龊龊:形容人不得意的样子,也作“龊龊郁郁”。无所为:没有事情可以做。
安得:哪能。慷慨之士:意气豪迈、性格爽朗的人。如桓伊:像汉代音乐家桓伊那样善于吹笛的人。
【译文】
去掉心中的杂念,做事怎能不快!贤德的人要效法它,用来改正自己的过错。有德行的人也要效法它,用来知道自己的过错。
勇敢的人,用它来振奋精神;有感慨的人,用它来悲哀哭泣。我虽然年老多病,没有什么作为,但还能对着月亮吟唱诗歌,哪能得到一位像桓伊那样的慷慨之士,为他一展才华,吹奏一曲美妙的笛声呢?
【赏析】
《和杨掾月蚀篇》,乐府诗题。这是一首咏叹月蚀的诗,诗人借咏月蚀抒发了人生感慨之情。全诗四句,每句七字,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境优美。
第一首句“善去其蔽”,是说消除心中的杂念,去除心中的种种遮蔽物,才能使自己的心光明无暗,才能让自己看清事物的真实面目。第二、三两句“君子法之,所以改过;贤者法之,所以知非”,是说贤德的人效法它,用来改正自己的过错;有德行的人也应该效法它,用来知道自己的过错。这两句表明,只有消除了心中的杂念,才能使自己的心光明无暗,才能真正看清事物的真实面目,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
第四句“勇决之徒,所以奋发”,是说勇敢的人用它来振奋精神。“奋”是振奋、振作的意思。这一句表明,只有通过克服内心的畏惧和怯懦,才能使自己振奋起来,充满斗志。
第五、六两句“感慨之徒,所以嘘欷”,是说有感伤情怀的人用它来悲哀哭泣。“嘘欷”是悲泣的声音,也是抽噎、呜咽的声音。这两句表明,只有通过消除内心的悲伤和忧愁,才能使自己充满感情,从而产生悲泣之声。
第七八句“我虽老且病,龊龊无所为”,是说自己虽然年纪已高而且身体虚弱,没有什么作为,但仍能对着月亮赋诗。这两句表明,即使自己身处逆境,也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不因世事的变迁而改变自己的信念和志向。
最后两句“犹能对月吟歌诗,安得慷慨之士如桓伊”,是说仍能对着月光吟唱诗歌,哪能得到一位像桓伊那样的慷慨之士,为他一展才华,吹奏一曲美妙的笛声呢?“安得”,意为怎么能。“慷慨之士”,意即豪迈磊落、性情爽朗的人。“桓伊”,即桓伊笛,传说是晋朝时著名笛子手阮咸的弟弟。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对知己朋友的渴望,希望能遇到一个像桓伊那样能吹笛助兴的朋友,共同享受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