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淫而灌注,日往而月徂。
扫材有腐败,土壤有浮虚。
水进而不止,正如人病躯。
病已在骨髓,医方治皮肤。
下不漏足胫,上突为背疽。
或水如雷声,或扫如人喘。
或决如山倾,或去如席卷。
如蛟龙引阵,如虎豹逃圈。
如地户开辟,如谁何生变。
如神物主之,不可得而辨。
嗟乎有如此,堤防岂能禁。
盖缘平地上,失水之本性。
而又无二渠,分九河所任。
以九合为一,所以如此甚。
今之为邑居,多在古堤内。
以诸扫准之,高于屋数倍。
以水面准之,亦高数尺外。
诸扫正如城,而土有轻脆。
民正如鱼鳖,处破湟畎浍。
被溺者常事,不溺者幸大。
又河水重浊,淀淤日以积。
又夏秋霖雨,诸水凑以入。
故有必决势,不决者盖鲜。
或决彼决此,或决近决远。
或决不可塞,或塞而复决。
或决于旦暮,或决于岁月。
这是一首描绘河流变迁与堤防问题的诗。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译文,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大河上天章公顾子敦
浸润而灌注,日往而月徂。(河水滋润并不断流动、侵蚀,时间一天又一天过去。)
扫材有腐败,土壤有浮虚。(土地被冲刷后变得疏松和不稳固。)
水进而不止,正如人病躯。(河水继续向前流,就像人生病一样。)
病已在骨髓,医方治皮肤。(问题已经深入根本,需要医治表面症状。)
下不漏足胫,上突为背疽。(地面以下没有漏水的地方,上部突然形成了背痛脓肿。)
或水如雷声,或扫如人喘。(水流像雷声那样轰鸣,或者像人的喘息声那样急促。)
或决如山倾,或去如席卷。(洪水像山一样倒下,或者像卷席子一样迅速离去。)
如蛟龙引阵,如虎豹逃圈。(像是蛟龙在引导队伍,或是虎豹在逃离困境。)
如地户开辟,如谁何生变。(像是大地门户被打开,或者是未知的自然变化出现。)
如神物主之,不可得而辨。(这些自然现象就像是神灵主宰,无法分辨其具体原因。)
嗟乎有如此,堤防岂能禁。(感叹有这样的景象,堤坝怎能阻止?)
盖缘平地上,失水之本性。(大概是由于平地上水分流失的本质。)
而又无二渠,分九河所任。(而且没有其他的渠道分流,导致九条河流共同承担压力。)
以九合为一,所以如此甚。(因为汇聚在一起的水太多,所以形势非常严重。)
今之为邑居,多在古堤内。(现在居住的城市多建在以前的堤坝之内。)
以诸扫准之,高于屋数倍。(用其他地方的标准来衡量,高度比房屋高出好几倍。)
以水面准之,亦高数尺外。(用水位的高度来比较,也高出数尺之外。)
诸扫正如城,而土有轻脆。(周围的土地就像一个小城,但土壤却很脆弱易碎。)
民正如鱼鳖,处破湟畎浍。(居民就像鱼和鳖一样生活在这片破碎的土地上。)
被溺者常事,不溺者幸大。(经常有人被洪水冲走,很少能幸免于难。)
又河水重浊,淀淤日以积。(河水又脏又浑,沉积的淤泥每天都在增加。)
又夏秋霖雨,诸水凑以入。(夏季和秋季雨水充足,各种水流汇集而来。)
故有必决势,不决者盖鲜。(因此必然会发生溃堤的情况,没有溃堤的是很少的。)
或决彼决此,或决近决远。(有时某个地方的决堤会引发另一个地方的溃堤,或者某处的决堤会让附近的地区受到影响。)
或决不可塞,或塞而复决。(有时候即使堵塞了决堤口,它又会再次决堤。)
或决于旦暮,或决于岁月。(有时决堤是在一夜之间完成的,有时则需要很长时间。)
这首诗通过对河流的变化和堤坝的破坏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无情。同时,它也反映了人类对水利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对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