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乎创字自有说,宜必象形而象声。天地之大有万象,万象不能遁其情。
呜呼篆法乃如此,大哉刚健纯粹精。走兽之类为麒麟,飞鸟之类为鹪鹏。
蹊径之类为大路,垣墙之类为坚城。以德论之为圣人,以法论之为朝廷。
傍睨众字乃可笑,太山之重鸿毛轻。亡国之主好逸豫,儿女子辈多骄淫。
圣人之后惟孟子,古篆之后唯阳冰。金浑玉璞天下宝,嗟乎世俗多聋盲。
欲行古道世辄笑,欲言古学世辄惊。志之所之在一赋,斗筲之器徒易盈。
雕虫篆刻满天下,不矜实行矜虚名。六经尘土塞高阁,圣人之道成坎坑。
况乎古篆固可弃,胡为独好于先生。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其结构严谨,韵脚工整,表达了作者对篆书艺术的热爱和对古代书法大师李阳冰的崇敬。

首句“信乎创字自有说”直接点明了篆书的起源和发展。这里的“信乎”是对“信”字的解释,表示确实如此,而接下来的句子则是在阐述为什么篆字有独特的起源和发展。

接下来的诗句中,“宜必象形而象声”,“万象不能遁其情”则进一步解释了篆书的特点。这里的“象形”指的是汉字的形象性,即每一个笔画都像是一个具体的物体或事物,而“象声”则是指汉字的读音与声音的相似性,如“山”、“鸿”等字的发音与它们的意思相呼应。而“万象不能遁其情”则意味着这些特点使得篆书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它不仅仅是文字的记录,更是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然后的几行诗中,诗人以讽刺的语气批评了一些书法家的错误做法。他认为一些所谓的书法家只是一味追求华丽的形式而忽视了篆书的本质,就像那些走兽、飞鸟、道路、城墙等,它们虽然各有特色,但是并不能代表篆书的全部。

接着的几句诗中,诗人又赞扬了李阳冰先生的贡献。他通过学习李阳冰的书法,领悟到了篆书的真正精髓,并因此成为了一个伟大的书法家。这里的“以德论之为圣人”,意味着他认为李阳冰先生的道德品质就如同圣人一般,值得人们学习和效仿。

最后两句诗中,诗人对世俗的浮躁和盲从提出了批评。他指出现在的人总是喜欢追逐潮流和新奇的事物,而对于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却往往视而不见。这种浮躁的心态导致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和遗忘,这也是为什么古篆被弃置不用的原因。

这首诗通过对篆书的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的赞美,以及对一些书法家的错误做法的批评,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不要盲目追随他人,而是要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