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载分符江水西,几曾一日事游嬉。
忽闻千骑传呼晓,正是三春劝相时。
父老倚锄听号令,儿童骑竹望旌麾。
东风归路欢声满,野草闲花索赋诗。

【注释】

护法寺:在今江西吉安。史君:史尧封。

劝农:古代官名,主管农业。三春:一年中春季三个月份的合称。

东风归路:归途上的东风,指春天。野草闲花:指田野上生长的野草和野花。索赋诗:请求赋诗。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被贬吉安途中。前二句写从江州到吉安的行程。首联“半载分符江水西”,言自江州至吉安,往返半年。“半载”言行旅时间之久,“分符”是唐代的一种授官制度,即节度使。此两句说诗人被贬谪后,从江州来到吉安,往返半年,没有一天闲暇的时间,也没有游玩的机会。“几曾一日事游嬉”,说明诗人一生清苦,很少有机会享乐;“几曾”,是“哪里”的意思。“游嬉”,这里指游乐消遣。“忽闻千骑传呼晓,正是三春劝相时”,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突然之间听到千骑传呼,原来是朝廷要召他入朝做官,正赶上春天,正是劝农之时,朝廷派使者来征召诗人入京做官。诗人被赦免后,又重新回到朝廷,担任了吉州(今江西吉安)的通判。这时正值三月,春耕的季节,朝廷派使臣来招他回朝做官。这两句诗既表明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也表现了诗人的心情。

中间两联写吉安的农村生活。第三、四句“父老倚锄听号令,儿童骑竹望旌麾”,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图。农民们倚着锄头听着使臣的命令,孩子们骑着竹子望着旌旗。诗人笔下的田园生活十分宁静和谐,充满了诗意。这两句诗通过描写人物的活动场面,表现了诗人对农民劳动生活的同情和赞美之情。

最后两句写诗人回到吉州后的感想。第五、六句“东风归路欢声满,野草闲花索赋诗”,描绘了诗人回到吉州后的情景。春风拂过归途,路上到处是欢乐的声音;遍地的野草和闲花,都是诗人吟咏的对象。诗人回到吉州后,心情非常愉快,一路上都沉浸在这种欢乐之中。诗人回到吉安后,写了一首《初晴雨止登城东门书事》诗,其中有“野草闲花索赋诗”的句子。诗人把这种喜悦心情写成了诗,献给了吉州的人民。诗人回到吉州后的喜悦心情,与前面的“三春劝相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景交融。诗人通过描写自己被赦免后重返故土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自己对农民辛勤劳作生活的深深敬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