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高楼出女墙,遥看初日尚苍凉。
松边淅沥风成响,草际晶荧露有光。
乐岁共歌羊考牧,新春不与雁还乡。
圣时愿报收舆地,快自襄阳下洛阳。

【诗句释义】

城上的高楼耸立着高大的城墙之上,远远望去初升的太阳显得苍老、凄凉。

松树旁边淅沥的风声随风传来,草野中晶莹的露水闪烁着光芒。

在欢乐的年景里一起唱歌赞美羊的牧歌,新春时节不与大雁一同返回故乡。

圣明的时代愿报效国家收复疆土,快乐自在地从襄阳到洛阳。

【译文】

登上城楼,高高的围墙上矗立着一座高楼,遥望东方天边刚刚升起的太阳,那光芒苍凉而又明亮。

松树枝叶间传来阵阵淅沥的风雨声,仿佛在诉说着什么;草野中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

在这欢乐祥和的时光里,人们唱着颂扬丰收和牛羊的牧歌,而春天来临之际却无法像大雁一样回到温暖的家。

在这圣明的时代,我愿意为国家尽忠效力,收复被侵略的土地;我怀着愉快的心情,自由自在地从襄阳到洛阳。

【赏析】 这首七绝以登高望远之姿,抒发了作者对国事、时世的感慨。首句“城上高楼出女墙”点出“望”字,写出了诗人站在高楼上所观察到的景色。第二句“遥看初日尚苍凉”,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心境:面对冉冉升起的初升太阳,诗人感到它虽然光明灿烂,但却显得有些苍凉,这是因为他看到了国家的局势仍然危殆,人民生活仍然艰难。第三、四句“松边淅沥风成响,草际晶荧露有光”,则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风吹松林发出沙沙的响声,草丛中的露珠晶莹剔透,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这自然景物的描写,衬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悲凉。最后两句“乐岁共歌羊考牧,新春不与雁还乡”,则表现了诗人在喜庆的节日里,与乡亲们共同歌颂丰收的喜悦,但当春天来到时,却又因为国事未了而不能回家过节。“羊考”指羊年,“羊年”即指“羊”字开头的年份,这里指的是开元二十一年(733),是唐玄宗即位的第12年。“羊考牧”就是歌颂“羊”年的美好时光。然而,“新春”指春节,是一年之中最富有生气的时候,也是人们最渴望团圆的时候,但是这时国家尚未统一,诗人不能与亲人团聚。“雁还乡”即指大雁回南,这里暗喻自己的思乡之情。最后二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忧国情怀。

诗中写景抒情,寓情于景。首联写登高所见,远景为背景;颔联写近景,写风吹松林发出声响,草丛露珠晶莹闪烁;颈联写节日里的欢歌声,春节里人们的思乡情;尾联写思乡之情与忧国之情交织。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新优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