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悲歌望蜀天,感今怀昔重悽然。
道坚或谓如无忌,灵运还欣对阿连。
他日鹏应自鹍化,此生蚿岂待夔怜。
笔锋剩淬犹锥利,明岁文场破两甄。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和赏析:
注释
- 把酒悲歌望蜀天
- “把酒”:拿着酒杯,表示饮酒。
- “悲歌”:悲伤地唱歌或吟咏。
- “望蜀天”:遥望着蜀地的天空,这里指思念故乡或亲人。
- 感今怀昔重悽然
- “感今怀昔”:感慨现在的事情,怀念过去的时光。
- “凄然”:形容悲伤的样子。
- 道坚或谓如无忌
- “道坚”:可能是指苏轼的弟弟苏辙,字道坚。
- “无忌”:即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著名的文学家,曾为汉武帝的侍从官员。
- 这里的比喻可能是说苏辙像司马相如那样有才华,但不被世人所认识。
- 灵运还欣对阿连
- “灵运”:南朝宋著名文人谢灵运,字灵运。
- “阿连”:指晋朝的谢安,字安石。
- 这里可能是在称赞苏辙与谢安一样有才能,只是没有得到足够的赏识。
- 他日鹏应自鹍化
- “他日”:指将来的某一天。
- “鹏”:传说中的神鸟,常用来比喻高飞远翔。
- “鹍”(kūn):一种传说中的大鹏鸟,常用来比喻志向宏大的人。
- “化”:变化,指变成其他形态。
- 这是苏辙对自己未来能够有所作为的期待。
- 此生蚿岂待夔怜
- “蚿”(yǎn):一种小虫子,此处用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成就。
- “夔”(kuí):古时的一种官名,这里可能是指某种地位或身份。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苏辙认为自己的成就并不值得别人怜悯。
- 笔锋剩淬犹锥利
- “笔锋”:笔尖,这里指文笔。
- “剩淬”:用尽了锐利。
- “锥利”:锥子锋利。
- 这句话表达了苏辙对自己文笔锐利和犀利的自信。
- 明岁文场破两甄
- “明岁”:未来的一年。
- “文场”: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所,这里比喻文坛。
- “破两甄”:打破两个选拔标准。
- 这句话意味着在未来一年中,苏辙将有望在文坛上取得卓越的成就。
赏析
这首诗是苏辙对其弟弟苏元才的诗作进行回应的作品。在回应中,苏辙通过自己的诗句表达了对弟弟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对未来的信心。整首诗语言朴实而有力,情感真挚而不浮夸,充满了亲情和友情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