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阁前临野外村,坐看急雨洒山根。
黑云合沓奔崖暗,白水崩腾赴硖喧。
已快修渠通草径,稍清瘴土净柴门。
晚来更报沧江涨,津北津南没旧痕。
诗句解读:
- 观雨:诗人通过观察天空中乌云密布,大雨倾盆的景象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状态的感慨。
- 高阁前临野外村:描述了一座高耸入云的阁楼,俯瞰着周围的田野村落。这里的“阁”可能指的是一个观景台或者楼阁,而“前临野外村”则描绘了一个开阔的视角,使得观者可以一览无余地欣赏周围的景色。
- 坐看急雨洒山根:这里“坐看”表明诗人并没有直接参与这场暴雨,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静静观看。”急雨洒山根”形象地描绘了雨水猛烈地打在山脚下的情景,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 黑云合沓奔崖暗,白水崩腾赴硖喧:这句话通过颜色对比和动态描写,生动地展示了暴雨的壮观景象。”黑云合沓”和”奔崖暗”分别形容了乌云密布和山崖昏暗的景象,而”白水崩腾”和”赴硖喧”则形象地描绘了水流奔腾的场景。
- 已快修渠通草径: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水利工程建设所带来的积极变化的认可和赞赏。”已快”表示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 稍清瘴土净柴门:虽然暴雨带来了一些不便,但同时也有助于净化瘴气,使环境变得更加清新宜人。这里的”瘴土”可能指的是因潮湿而产生的瘴气。
- 晚来更报沧江涨,津北津南没旧痕:这句诗进一步描述了暴雨对河流的影响。”沧江”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河流或湖泊,而”涨”表示水位上升。”津北津南”可能指的是河流的两个支流或河口位置,而”没旧痕”则表示这些支流的水位已经淹没了原来的河床痕迹,形成了新的水域。
译文:
高阁前临野外村,坐看急雨洒山根。
黑云合沓奔崖暗,白水崩腾赴硖喧。
已快修渠通草径,稍清瘴土净柴门。
晚来更报沧江涨,津北津南没旧痕。
注释:
- 高阁:指高耸入云的阁楼。
- 野外村:指乡村的田野。
- 急雨洒山根:形容雨水迅速而下,打在山脚下的情景。
- 黑云合沓:形容乌云密布的样子。
- 奔崖暗:形容山崖被乌云遮蔽得看不清。
- 白水崩腾:形容水流奔腾的样子。
- 沧江: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河流或湖泊。
- 津北津南:可能指的是河流的两个支流或河口位置。
- 没旧痕:指河流的水位上升,淹没了原有的河床痕迹。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暴雨来临的画面。诗人站在高阁之上,目睹了急雨洒落在山脚的景象,感受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乌云密布、山峦昏暗、水流奔腾,都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自然画卷。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赞赏和认可,认为这种努力能够带来积极的变化。此外,诗中还描绘了晚来的暴雨对河流的影响,水位上升淹没了旧有的痕迹,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力量。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暴雨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