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重生孙,欲为王父尸。
尔姑念尔祖,宰木今风悲。
不得见尔生,况当逆妇归。
我独贺乃翁,有妇能奉匜。
食上调滑甘,寒暖视其宜。
更致大夫食,乃翁喜可知。
还家勤五经,进德要及时。
他年悬旌节,门户增光辉。
妻侄师如石同妇见过
【注释】
古人重生孙,欲为王父尸。
尔姑念尔祖,宰木今风悲(“宰木”是古代一种祭祀树木的仪式)。
不得见尔生,况当逆妇归。
我独贺乃翁,有妇能奉匜(yí音移,古代一种盛水用具)。
食上调滑甘,寒暖视其宜。
更致大夫食,乃翁喜可知。
还家勤五经,进德要及时。
他年悬旌节,门户增光辉。
【译文】
妻侄师如石同妻子一起过来拜见。
古人希望再生孙子,想把儿子当做自己的儿子。
你应当想到你的祖先,现在祭祀树木都带着悲伤之情。
不能和你见面,况且要逆着妻子回来。
我独自向你的父亲祝贺,你有妻子能侍候好酒器。
吃饭时调得滑溜甘美,看天气冷热适当地使用。
还要给你父亲送上大夫的饭菜,你父亲高兴的心情就可想而知了。
回到家来勤于学习五经,追求美德要及时进行。
等将来悬挂旌旗授予官职,门户就会增加辉煌和光荣。
【赏析】
《妻侄师如石同妇见过》是唐代诗人李绅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通过描绘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场景,表现了一个封建家庭中尊卑等级的森严、礼教的束缚以及妇女地位低下的状况。全诗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细腻真挚,对仗工整,用典贴切自然。
首句写妻子与丈夫的侄子一同过来拜见。“重生孙”,指妻子想要生育孙子以继承家族香火;“为王父尸”,“王父”,指祖父,这里指妻子的父亲。“欲为王父尸”,即想成为祖父,表明妻子渴望继承父亲的事业,承继香火。“尔姑念尔祖,宰木今风悲”,妻子应该想到她的父亲,现在祭祀树木都带着悲伤之情。“尔姑”,你呀。“宰木”,指砍伐树苗的斧子,比喻子孙。“今风悲”,现在祭祀的时候都带着忧伤的情感。妻子思念丈夫的父亲,现在祭树时都带着悲伤的情绪,说明她很想念丈夫的父亲。
三、四句写妻子思念丈夫的父亲,又因为丈夫不在家而感到难过,甚至担心自己不能见到丈夫的父亲了。“不得见尔生,况当逆妇归。”没有见到丈夫的父亲怎么办?“尔姑”既指妻子又指丈夫的母亲。“尔姑念尔祖”、“尔姑念尔祖”,意思是妻子要想到她的父母亲,现在祭祀树木都带着悲伤的神情。“尔姑”,这里指妻子的丈夫的母亲。“尔姑念尔祖”,意思是妻子要想到她的公公婆婆,现在祭祀树木都带着悲伤的神情。
五、六句写妻子思念丈夫的父亲,又想给丈夫的父亲送饭。妻子在丈夫家待了很久,丈夫的父亲一定很饿了吧!“我独贺乃翁,有妇能奉匜。”我独自向你们的父母祝贺,你们有妻子能够侍候好了酒器。“奉”,这里是“服侍”“侍候”的意思。“匜”(yí),古代一种盛水用的器具。“有妇能奉匜”,意思是有妻子能够侍候好了酒器。
接下来描写妻子回家后的生活:
七、八句写妻子回家后的生活。“食上调滑甘,寒暖视其宜。”吃的饭调得很滑腻,根据天气冷暖适时调整。“更致大夫食,乃翁喜可知”。还给丈夫的父亲送去了大夫级别的饭菜,那你们家一定是很高兴了吧?“更致”,这里是赠送的意思。“乃翁”,指丈夫的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还给丈夫的父亲送了一顿大夫级别的饭菜,你们家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九、十句写妻子回家后的生活。“还家勤五经,进德要及时。”回到家里勤奋学习《五经》,追求德行及时进行。“还家”,这里指妻子回到家里。“进德”,指修养道德。“及时”,指及时进行。
十一、十二句写妻子回家后的生活,也是从丈夫的角度来写的。“他年悬旌节,门户增光辉。”“他年”,指以后。“旌节”,古代官吏出行时所执的旗子,上面绘有龙凤等图案,以示荣誉。这里指旌旗。“门阀”,这里指家门和家族。“门户增光辉”,意思是家门和家族会更加荣耀辉煌。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场景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即男尊女卑的观念在封建社会中仍然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