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于连年压吴壁,道路当时多阻隔。
长安宫殿麋鹿游,目见铜驼在荆棘。
一龙渡江已升天,妖氛夜冲牛斗躔。
胡儿临江饮胡马,仓皇捐弃珊瑚鞭。
蒲萄宫中日复日,长庚食月单于泣。
边马心思塞草秋,吹笳泪落旃裘湿。
岂知反覆十五年,灵光再见犹岿然。
落南遗民喜相语,日欲归理桑麻田。
平生思归今得归,未归悽怆独先悲。
阖庐伤指越未报,灌孟陷敌夫空回。
念昔结缨在何所,遥想荒郊迷陇亩。
他时抱剑哭野中,深目而髯当语汝。
单于行
单于连年压吴壁,道路当时多阻隔。
长安宫殿麋鹿游,目见铜驼在荆棘。
一龙渡江已升天,妖氛夜冲牛斗躔。
胡儿临江饮胡马,仓皇捐弃珊瑚鞭。
蒲萄宫中日复日,长庚食月单于泣。
边马心思塞草秋,吹笳泪落旃裘湿。
岂知反覆十五年,灵光再见犹岿然。
落南遗民喜相语,日欲归理桑麻田。
平生思归今得归,未归悽怆独先悲。
阖庐伤指越未报,灌孟陷敌夫空回。
念昔结缨在何所,遥想荒郊迷陇亩。
他时抱剑哭野中,深目而髯当语汝。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边塞诗。全诗通过描写边疆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深深感慨。以下是对每句话的具体释义:
第一句:“单于连年压吴壁,道路当时多阻隔。”
这句话描绘了边疆的形势,单于(古代匈奴首领)连续多年对边境进行骚扰,使得道路变得难以通行,人民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第二句:“长安宫殿麋鹿游,目见铜驼在荆棘。”
长安,即今天的西安,是中国历史上的都城之一。这句诗描述了长安宫殿中的生活已经变得荒芜,只有麋鹿在游弋,而铜驼也只剩下在荆棘丛中的身影。这象征着繁华落尽,昔日的辉煌已经成为历史。
第三句:“一龙渡江已升天,妖氛夜冲牛斗躔。”
这里用“一龙”比喻诗人自己,意味着诗人如同一条龙般渡过江水,飞升至九天之上。而“妖氛”则是指战争带来的混乱和不安。诗人用夜晚星辰的变化来比喻这种妖氛的侵袭。
第四句:“胡儿临江饮胡马,仓皇捐弃珊瑚鞭。”
这句话中的“胡儿”指的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来到江边饮酒作乐。然而,他们的快乐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忧虑和不安,因为战火纷飞,他们不得不丢弃珍贵的武器——珊瑚鞭。
第五句:“蒲萄宫中日复日,长庚食月单于泣。”
蒲萄宫是唐朝皇宫的名称,长庚则是金星的名称,这里用来比喻月亮。这句话描绘了皇宫中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加繁忙,而单于(古代匈奴首领)却只能在月光下独自流泪,感叹时光流逝,无法挽回。
第六句:“边马心思塞草秋,吹笳泪落旃裘湿。”
这句话中的“边马”指的是边疆的马匹,它们思念着草原上的秋天。而吹笳则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的“泪落旃裘湿”形容了演奏者因悲伤而泪水淋漓。这句话反映了边疆战士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痛苦。
第七句:“岂知反覆十五年,灵光再见犹岿然。”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反复无常的感慨。虽然经历了长达十五年的战争,但胜利的希望仍然渺茫,令人感到无奈和无助。
第八句:“落南遗民喜相语,日欲归理桑麻田。”
这句话中的“落南”指的是南方,而“遗民”指的是被战争迫害后流离失所的人们。他们在这里互相交谈着自己的希望和梦想,希望能够回到故乡去种田务农。
第九句:“平生思归今得归,未归悽怆独先悲。”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都在渴望回归故乡的感慨。现在终于有机会回归家园,但却面临着别离的悲痛,心中充满了凄楚和哀伤。
第十句:“阖庐伤指越未报,灌孟陷敌夫空回。”
这里的“阖庐”和“灌孟”都是古代的地名,分别指代吴国和越国的国王。这句话描述了两国之间因为战争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损失。而“夫空回”则表示那些英勇的士兵在战场上牺牲了,未能归来。
第十一句:“念昔结缨在何所,遥想荒郊迷陇亩。”
这句话中的“结缨”指的是古代士人束发戴冠的习惯,而“荒郊”则是指荒凉的地方。诗人回忆过去在这个地方的情景,如今只能远远地想象它已经被战争破坏得面目全非。
第十二句:“他时抱剑哭野中,深目而髯当语汝。”
这句话中的“他时”指的是未来的时间。诗人设想自己在将来的时候会抱着宝剑在荒野中哭泣,那时他将会深深地诉说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这里的“深目而髯”形容诗人深沉的眼神和胡须,形象地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沉思和对未来的思考。整首诗通过描绘边疆的荒凉景象和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深深感慨。同时,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反思,诗人也展现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