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伏枕日,不见放舟时。
晚得平安报,初成送别诗。
山深归履急,江阔度杯迟。
定许同香火,终参惠远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分析该首诗的内容,最后指出该首诗的表达技巧。
【答案】
①伏枕:指诗人因思念而失眠(或“愁闷不得安睡”)。②送别诗:指作者为送别僧人所写的一首诗。③同香火:一同修行,即出家。④惠远师:指东晋著名高僧慧远(334—416),字道生,山西人,后在浙江会稽(今绍兴)建立东林寺,是当时著名的佛教领袖。
译文:
无端的我日日夜夜地躺在床上,却再也看不到你乘舟远行的身影。
终于收到平安的消息,你刚刚完成了送别的诗篇。
山中归途,脚步匆匆;江上渡口,船只迟缓。
一定可以一起修习佛法,最终拜慧远为师父。
赏析:
此诗写送别僧人。开头两句点明送别时的心情与环境。“无端”二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惆怅。第三四句交代送别的原因:“初成送别诗”,表明自己是为了完成一首送别诗才去送别的,可见诗人对这首诗寄予了深厚的感情。五六两句描绘诗人在送别僧人时的所见所闻:山深路远归期难定,江阔水遥行船迟滞。这几句既写景又抒情,情中有景,景中含情。七句承前两句而来,写送别后的打算:“定许同香火”表明自己一定会随僧人一道出家修行,“终参惠远师”表明要拜慧远为师傅,学习佛法,以实现自己的修行之愿。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全诗语言平实,风格朴实,没有刻意求工之处,但在平实中见深婉,朴素中见精练,读来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