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溪水浸群峰绿,潋滟长湖澄数曲。
波光如练映危亭,倚槛最宜凝远目。
亭前日日舟人行,千里万里风帆轻。
长汀回首望不尽,接天岚气何其清。
隔溪南下乾元路,古松峭拔藏禅宇。
馀不祠前千尺潭,昔有灵龟曾左顾。
时迁岁改名独存,德清从此民俗淳。
山奇水秀冠南国,是处疑有桃花源。
过桥稍转十馀步,家家相向开朱户。
大都川泽气多寒,时时猛点菰蒲雨。
晚来忽霁凉意新,一片两片归岩云。
惆怅王维不在世,把笔欲画今无人。
老夫歌诗久不作,对此吟情岂宜薄。
簿书推去试新吟,眼前好景难道著。
城中美酒斗十千,浦口鱼肥卖得钱。
夜深却羡渔翁乐,醉饱溪心明月眠。
这是一首描绘江南山水美景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一溪清水、长湖、波光、危亭以及周围的山色水光等自然景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生动地展现了江南山水的独特魅力。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和赏析:
- 澄虚亭
- 注释:“清澈的水面映照着群山”。
- 一溪水浸群峰绿
- 注释:“清澈的溪水映照着绿色的群山。”
- 赏析:“诗人用‘一溪’二字形容水流的清澈,再以‘浸’字形象地描绘出流水与山峰相映成趣的景象,使画面更加生动。”
- 潋滟长湖澄数曲
- 注释:“湖水波光粼粼,仿佛是一条条细长的绸带。”
- 赏析:“诗人以‘潋滟’形容湖水的波光,既描绘出了湖面的宁静之美,又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 波光如练映危亭
- 注释:“湖水中的波光如同一条条细长的丝带,倒映在高高的亭子上。”
- 赏析:“诗人以‘如练’形容波光的细长,以‘映’字描绘出波光与亭子的和谐之美,使整幅画面充满了诗意。”
- 倚槛最宜凝远目
- 注释:“站在栏杆边最能让人凝望远方。”
- 赏析:“诗人强调了栏杆的重要性,暗示了观景的最佳位置,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情感。”
- 亭前日日舟人行
- 注释:“亭前的船只每天都往来穿梭。”
- 赏析:“诗人用‘日日’一词来形容船只的频繁,既描绘出码头繁忙的场景,又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情趣。”
- 千里万里风帆轻
- 注释:“无论多远的距离,风帆都能轻盈地扬起。”
- 赏析:“诗人以‘千里万里’形容距离之远,突出了风帆的轻盈与自如,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
- 长汀回首望不尽,接天岚气何其清
- 注释:“放眼望去,长汀的景色令人流连忘返;那清新的山岚之气似乎无边无际。”
- 赏析:“诗人以“回首”和“接天”形容目光所及之处的辽阔,同时用“何其清”表达了对山岚之气清新脱俗的赞美。”
- 隔溪南下乾元路
- 注释:“从远处望去,乾元路就像是一座通向远方的道路。”
- 赏析:“以“南下”形容视线的方向,暗示着道路延伸至远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感。”
- 古松峭拔藏禅宇
- 注释:“古老的松树挺拔而峻峭,隐藏着一座寺庙。”
- 赏析:“诗人通过“古松”和“藏禅宇”形象地描绘了寺庙周边的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 馀不祠前千尺潭,昔有灵龟曾左顾
- 注释:“在祠堂的前面有一个深达千尺的潭水,传说曾有一只灵龟曾在此处左顾。”
- 赏析:“诗人通过回忆历史故事,为这个潭水增添了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 时迁岁改名独存
- 注释:“岁月流转,这个名称虽然改变了许多次,但它仍然独自存在。”
- 赏析:“诗人用“独存”来形容这个潭水的独特之处,暗示了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 德清从此民俗淳
- 注释:“自那时起,这里的民俗变得淳朴了。”
- 赏析:“诗人用“德清”来形容这个地方,表达了对这个地方民俗文化的喜爱。”
- 山奇水秀冠南国
- 注释:“这里的山奇特而秀丽,风景优美得可以媲美南方国家。”
- 赏析:“诗人用“冠南国”来形容这个地方的美丽,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风貌。”
- 是处疑有桃花源
- 注释:“这里到处都是桃花源般的美丽景色。”
- 赏析:“以“桃花源”比喻这个地方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过桥稍转十馀步,家家相向开朱户
- 注释:“经过一座小桥后,稍微转弯就可以看到各家各户的门口都敞开着红色的门帘。”
- 赏析:“诗人用“开朱户”形容门户的鲜艳,描绘出一幅热闹而温馨的家庭景象。”
- 大都川泽气多寒,时时猛点菰蒲雨
- 注释:“大都地区的水域气候寒冷,时常下着猛烈的瓢泼大雨。”
- 赏析:“诗人用“气多寒”形容川泽气候的特点,同时用“猛点菰蒲雨”形象地描绘了瓢泼大雨的景象。”
- 晚来忽霁凉意新,一片两片归岩云
- 注释:“傍晚时分突然放晴,带来了凉爽的感觉,天空中飘浮着几片云朵。”
- 赏析:“诗人用“忽霁”来形容天气的变化,用“凉意新”描绘了晴朗天气带来的舒适感。”
- 惆怅王维不在世,把笔欲画今无人
- 注释:“我遗憾王维已经不在世上,无法亲自将他的作品画下来流传后世。”
- 赏析:“诗人用“惆怅”表达了对王维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创作才华被埋没的无奈。”
- 老夫歌诗久不作,对此吟情岂宜薄
- 注释:“我已经很久没有作诗了,这次面对如此美景,怎能无动于衷呢?”
- 赏析:“诗人用“咏情”来形容他对这美景的感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