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公文史不读律,平反世称徐有功。
官为列卿位亦显,皋陶事与礼乐同。
书生骫骳笑法令,弦歌不愧陵陂中。
众贤和豫治乃举,但愿主圣朝廷公。
白头典校汉天禄,未烦载酒如扬雄。
自言臣老应报国,五马便去如飞鸿。
京东耳闻事可数,似说振贷仓储空。
裕民诚患力不足,措国岂与民俱穷。
才难所要遇事了,仁厚未免无能蒙。
囊中餐玉百未试,干越在匣光生虹。
却嗟铅椠坐弃日,伊我何补羞儿童。
力能如虎安敢尔,鬓毛幸未成老翁。
亦思一郡效尺寸,官卑未许伸喉咙。
饱知世事祗坐啸,又看马鬣吹西风。
平生放意在云水,落身尘土禽闭笼。
经时无酒对佳客,借与歌舞开心胸。
公行媌曼载双舸,谁与客劝琉璃钟。
诗句:杜公文史不读律,平反世称徐有功。
译文:杜公的文史造诣非常高,他公正无私,为百姓平反冤案,深受世人赞誉。
注释:杜公文史指的是杜公在文史方面的才华和造诣,不读法律是指他对法律的了解并不深,但能以公正的态度处理事务。平反世称徐有功是赞美杜公公正无私,为百姓伸张正义,被誉为“平反世界”的人。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杜公的形象,表达了对公正无私、为民请命者的赞美之情。诗中的“书生骫骳笑法令”,形容了书生们对法律的无知和轻浮态度,而“弦歌不愧陵陂中”,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杜公坚持原则、不屈不挠的精神赞赏。最后,诗以“白头典校汉天禄,未烦载酒如扬雄”收尾,寓意自己虽然年老,但仍愿意为百姓请命,为国家尽忠效力。整首诗充满了对公正与奉献精神的赞美,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