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老帅岩廊姿,不用犹作诸侯师。毛锥变化有风雨,馀事亦足疲群儿。
龙门争骛货趋肆,求货安知于此市。百年用舍我何有,一语重轻人取是。
李君怀璞世又嗤,世人不宝公收之,乃知士固伸所知。
黄金铸作钟子期,不如晏子共一时。时平关键一臂持,于何用此宾主为。
鞭长未可施马腹,要以高名詟殊俗。应戴接䍠携葛彊,笑谈过市人隘坊。
勿忆平山如岘首,它日我名同不朽。有年公昔但吟诗,无事君今姑饮酒。
只忧我似蠹书鱼,无复骧首鸣盐车。一麾傥许从方伯,要著韎韦亲丈席。
登临相与看刘公,长啸犬羊空漠北。
诗句解析及赏析:
中山老帅岩廊姿,不用犹作诸侯师。毛锥变化有风雨,馀事亦足疲群儿。
此诗首句提到中山老帅岩廊的风采,即使未被重用,仍保持着高贵的品格和威严的气势。”毛锥变化有风雨”暗示了即使是微小的事物也能展现出不凡的变化,而“馀事亦足疲群儿”则表达了即使是一些琐碎之事也足以让众人感到疲惫。
“中山老帅岩廊姿”描绘的是中山老帅(指李端叔)的风度与气派,即便没有显赫的地位,他依然保持着一种从容不迫的威严。这里的“毛锥变化有风雨”象征着即便是微小的事物也可以展现出非凡的力量和影响力。
龙门争骛货趋肆,求货安知于此市。百年用舍我何有,一语重轻人取是。
第二段诗描述了人们在名利的追求中迷失自我,如同在市场里追逐财货一般。”龙门争骛货趋肆”比喻人们纷纷追求名利,如同奔向市场的商人一样急切。
“求货安知于此市”则表示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自身的内在价值和真正的需求,只是盲目地在市场上追求物质的满足。
“百年用舍我何有”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得失的超然态度,认为自己在世间的浮沉并不重要,因为最终重要的是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一语重轻人取是”反映了社会对话语重视程度的偏见,有时候一句话的价值可能因为其轻重而被过分看重或忽视。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对言论的重视程度和评价标准。
李君怀璞世又嗤,世人不宝公收之,乃知士固伸所知。黄金铸作钟子期,不如晏子共一时。时平关键一臂持,于何用此宾主为。鞭长未可施马腹,要以高名詟殊俗。应戴接䍠携葛彊,笑谈过市人隘坊。勿忆平山如岘首,它日我名同不朽。
第三段继续探讨了名利与人格的关系,指出李端叔虽然怀才不遇,但仍然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世人不宝公收之”表达了诗人对李端叔坚持原则的态度赞赏,认为真正的才华不应仅仅因为世俗的眼光而被忽视或贬低。
“黄金铸作钟子期,不如晏子共一时”比喻如果将黄金铸造成钟声,那也无法与晏子的名声相提并论,表明真正的才华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时平关键一臂持,于何用此宾主为”强调在国家安定、关键时期,一个人的作用比任何形式的社交应酬都要重要。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忠诚与责任的高度赞扬。
“鞭长未可施马腹,要以高名詟殊俗”指出尽管力量有限,但通过高尚的名誉和品德来影响和提升社会风气是至关重要的。
“应戴接䍠携葛彊,笑谈过市人隘坊”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其中的人物带着自信和从容,面对世俗的挑战和误解。
勿忆平山如岘首,它日我名同不朽。
结尾两句是全诗的升华,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未来的展望。”勿忆平山如岘首”意味着不应该留恋已经过去的美好时光,而是要放眼未来。
“它日我名同不朽”则是对未来的承诺和期望,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来能够与李端叔一样拥有辉煌成就的信心和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李端叔的赞颂和对名利观念的批评,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道德修养以及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同时,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