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旬内,此时心赏并。
中分九秋夜,占断百宵明。
冷照兰闺澈,光含绮席清。
谁知沧海曲,珠蚌最盈盈。
中秋月
三十六旬内,此时心赏并。
中分九秋夜,占断百宵明。
冷照兰闺澈,光含绮席清。
谁知沧海曲,珠蚌最盈盈。
注释:
- 三十六旬内:指从冬至到下一个元宵节的一个月时间。
- 此心赏并:此心指的是诗人的心,赏并是欣赏和体会的意思。
- 中分九秋夜:中分,即把中间分成两半。九秋夜,即一年中的秋天的夜晚。
- 占断百宵明:占据、独占整个晚上的月光。百宵明,即一个晚上的光明。
- 冷照兰闺澈:冷照,月光照射。兰闺,指女子的内室。澈,清澈。
- 光含绮席清:光,月光。绮席,华丽的坐垫。清,清晰。
- 谁知沧海曲:谁知,意指不知道或不了解。沧海,大海。曲,曲折。
- 珠蚌最盈盈:珠蚌,指珍珠蚌。盈盈,形容珠蚌圆润饱满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咏月诗,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月光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
首句“三十六旬内,此时心赏并”描述了中秋之夜的短暂与珍贵,强调了在这段时间里,人们应该珍惜这份难得的团圆时刻,共同欣赏月亮的美好。
接下来“中分九秋夜,占断百宵明”运用夸张手法,将中秋之夜比作一年中最为明亮、最为美好的夜晚,展现了月亮的美丽与魅力。同时,也暗示了中秋节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象征意义。
第三句“冷照兰闺澈,光含绮席清”则进一步描绘了月光下的景象,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室内,照亮了华丽的坐垫和精美的装饰品,使整个室内显得更加宁静而美丽。这两句通过对月光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两句“谁知沧海曲,珠蚌最盈盈”则以比喻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态度。他不知道月亮的曲径通幽之处,但知道珍珠蚌是最圆润、最美丽的存在。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敬仰之情,也展示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