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懒倦半相仍,全似诸方怕事僧。
薄有篇章堪对酒,略无情绪要观灯。
湖山帝里梦频往,泉石吴乡归未能。
四海平生几兄弟,个般滋味更谁曾。
这首诗是诗人在灯夕时所作,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朋友的思念。
译文:
春来我常常感到懒洋洋的,仿佛怕事的和尚,
只有一点文章可以与酒相伴,但心情却无绪观灯赏月。
梦游湖山帝里,渴望归隐于吴地,却不能真正实现。
四海之内平生有多少兄弟?这样的人生滋味又有谁能尝过?
注释:
- 春来懒倦半相仍:春天到来后,我常常感到非常懒散,仿佛害怕事情。
- 注释:这里的“懒倦”表示厌倦、懒惰的状态,而“半相仍”意味着这种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可能因为某种原因(如疾病、压力等)导致。
- 全似诸方怕事僧:我完全像是一个怕事的僧人。
- 注释:这里的“诸方”指的是各地,而“怕事”表示谨慎、畏缩,不轻易行动或表态。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谨慎和缺乏行动力的状态。
- 薄有篇章堪对酒:虽然我没有什么成就,但我仍然有一些文章可以与酒相对应。
- 注释:这里的“薄有”表示拥有不多,而“篇章”指的是文章、诗作等文学成就。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表明尽管诗人没有显赫的成就,但他仍然有一些文学上的贡献。而“堪对酒”则暗示这些成就足以让他感到满足和自豪。
- 略无情绪要观灯:几乎没有什么情感需要去观赏灯会。
- 注释:这里的“情绪”指的是情感、心态等心理状态,而“观灯”则指参与灯会活动。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表明诗人由于某种原因(如心事重重、心情低落等)而对灯会感到冷漠或漠不关心。
- 湖山帝里梦频往:我经常梦到自己在湖山帝里游玩。
- 注释:这里的“湖山”指的是山水景色,而“帝里”则指帝王居住的地方,也常被用来泛指繁华的城市。“梦频往”表示我经常梦见自己身处那个环境中。这既表达了诗人对那个地方的向往之情,也可能暗含着对现实生活的某些不满或遗憾。
- 泉石吴乡归未能:我始终未能回归我的吴乡泉石之地。
- 注释:这里的“泉石”指的是自然景观中的泉水和石头,而“吴乡”则指吴地、江南地区。“未能”表示没有能够实现的意思。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于回到家乡的愿望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 四海平生几兄弟:在这四海之内,平生有多少个兄弟?
- 注释:这里的“四海”指的是整个世界或宇宙,而“平生”则指一生、整个人生。“几兄弟”表示有几个亲密的朋友或伙伴。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中所结识的朋友或伙伴的感慨和珍惜之情。
- 个般滋味更谁曾:这样的人生滋味又有谁能尝过?
- 注释:这里的“个般”指的是一种特定的滋味或体验,而“谁曾”表示没有人曾经经历过这种滋味。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独特体验的珍视和感叹,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