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岁长途俱寂寞,伤今怀古总飘零。
韩彭岂是无三窟,管葛元非守一经。
白发任渠从此出,朱弦于世许谁听。
犹怜去国恨能释,已见灯龙出北溟。

【注释】

出 京:离开京城。感事:有所感触,有所思考。

伤 今:怀念当今时代的人。怀 古:怀念古代的人物。飘零:漂泊不定。韩彭:指韩信、彭越。管葛:指管仲、诸葛武侯。三窟:指三个安身的地方。守经:守住经书。朱弦:指《诗经》。灯龙出北溟:形容龙腾出海,喻指国家强盛。

【译文】

晚年离家远行感到寂寞孤独,怀念当今的时代人,总想飘泊不定;

韩信、彭越不是没有安身之地,管仲、诸葛亮也不是只固守经书。

白发任凭它从头上生出,《诗经》的琴声谁去倾听?

仍怜我离国的痛苦能够解除,已看见灯龙在北溟中腾飞。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自己感慨的七律诗。诗人在晚年离开了朝廷,心中不免有些失落和伤感,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于是便借古讽今,表达自己的无奈与愤懑。

首联“晚岁长途俱寂寞,伤今怀古总飘零”是全诗的总起,点明了诗人此时的心情。诗人在年老体衰之时,远离家乡,独自行走在漫长的旅途之中,内心感到十分寂寞和凄凉。同时,他回顾过去的时光,感慨万千,总想飘泊不定。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孤寂和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颔联“韩彭岂是无三窟,管葛元非守一经”则是诗人进一步抒发感慨。他认为韩、彭并非没有安身之地,管仲、诸葛亮也并非只是固守经书。这里,诗人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他对当时朝廷的不满和失望之情。他认为,当时的朝廷并不能真正为他提供安身之地,而他也不能像管仲、诸葛亮那样只固守经书而无所作为。

颈联是整首诗的重点,通过“白发任渠从此出,朱弦于世许谁听”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待和忧虑。诗人认为,即使他已经年迈白发,也应该像孔子一样,继续传播自己的思想和理念。而对于那些只会固守经书的人来说,他们无法理解他的思想,也无法给予他应有的支持和尊重。

尾联“犹怜去国恨能释,已见灯龙出北溟”则是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虽然诗人已经离开了自己的祖国,但他仍然感到一种深深的遗憾和不舍。他希望能够得到解脱,重新回到自己的故乡。然而,当他看到灯龙在北溟中腾飞时,又不禁感叹国家的昌盛和强大。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年老体衰之时,对朝廷的不满和失望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忧虑。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比喻和自己的亲身体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和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