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今时节总堪悲,寒食仍多雨意垂。
几处垄头飘断纸,谁家碑额仆盘螭。
江湖鱼糁聊为客,儿女来团难疗饥。
即见胡尘都扫尽,张公诗思更温其。
【注释】
-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一天举行的一种风俗,这天禁火寒食,人们只能吃冷食。
- 垄头:田间地头。
- 碑额:墓碑的顶部。
- 胡尘:指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者,这里泛指侵略者。
- 温其:温暖如春,比喻感情深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张姑夫主簿即兴之作,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战争的厌恶。诗人以寒食时节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比、反衬等手法,突出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首联“依韵和张姑夫主簿”表明这是一首诗作,而首句“即今时节总堪悲,寒食仍多雨意垂”则直接点明了主题。诗人用“总堪悲”来形容当前的时节,意味着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令人感到悲伤。同时,“寒食仍多雨意垂”则进一步描绘了寒食节时天气多变的情况,暗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颔联“几处垄头飘断纸,谁家碑额仆盘螭”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示了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垄头飘断纸”形象地描绘了战乱中人们无法安宁的生活状态,“谁家碑额仆盘螭”则揭示了碑文被破坏、碑额被摧毁的情景,进一步凸显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创伤。
颈联“江湖鱼糁聊为客,儿女来团难疗饥”则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战乱中人们的生活困境。“江湖鱼糁聊为客”意味着人们只能以鱼糁为食,勉强度日;“儿女来团难疗饥”则说明孩子们聚在一起难以填饱肚子,反映了战乱给家庭带来的负担。
尾联“即见胡尘都扫尽,张公诗思更温其”则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赞美。“即见胡尘都扫尽”意味着希望战争早日结束,胡人的侵扰都被消灭;“张公诗思更温其”则意味着诗人对张姑夫主簿的诗才更加赞赏和钦佩。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中的具体场景和人物,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同时,通过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创伤和影响的描述,也体现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