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常相随,鸿鹄中路迷。
岂无岳与海,不如瓜与葛。
食梅令人酸,食冰令人寒。
一闻布帛语,结发得俦侣。
黄檗染素丝,苦浸为别离。
别离近不远,后会犹未期。

【注释】

燕雀:指小燕子和小鸟。常相随:常常成群结队。鸿鹄(húgǔ):大雁。中:中途。路迷:迷失了方向。岳:高山。海:大海。瓜:瓜果。葛:蔓生植物。食梅:吃梅子。令人酸:吃梅子使人感到口酸。冰:冰激凌。寒:使……寒冷。布帛:丝织品。语:言语。结发:古代男子未成年时将头发盘结起来,表示成年的束发礼,后用“结发”代指结婚。俦侣:伴侣。黄檗(bò):黄柏,一种树皮可做黄色染料。苦浸:用黄柏汁浸泡。浸渍:浸染,染色。别离:分别。近:接近。期(jī):约定时间。

【赏析】

这首诗是拟古之作。诗人借燕雀、鸿鹄之喻,抒写对人生际遇的感慨。首二句说:“燕雀常相随,鸿鹄中路迷。”燕雀与鸿鹄都是鸟,但飞得高远的是鸿鹄。诗人以燕雀喻指自己,说人虽长于燕雀之辈,而心却有鸿鹄之志;然而在人生途上却不免“中路”迷惘,找不到归宿,这也就是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岂无岳与海,不如瓜与葛。”此二句言外之意是说,即使像泰山、大海那样崇高伟岸,也比不上藤蔓之类低卑的东西;这是比喻自己的志向与才能。“食梅令人酸”四句写人生的感受。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说明人世间的种种感受。“一闻布帛语,结发得俦侣。”此言听到布帛一类物品的话语,就会与人结为伴侣。这里诗人以布帛喻指婚姻,言人因婚而成友,结为伴侣。“黄檗染素丝,苦浸为别离。”此言黄柏汁浸染丝线,便成为别离的象征,言人因婚而有离合。“别离近不远?后会犹未期。”诗人反问一句道:“你问我别离近不近?后会何时?”言外之意是:你既然已经结了婚,那就不必再问什么近不近了,我们后会有期!全诗采用设问作结,言短意深,耐人咀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