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如菊,露下花开意自足。菊亦谢桃李,妖葩艳萼能入俗。
把菊比君君更清,爱菊肯教陶令独。君今渐作富贵家,平头奴子红腰束。
人谁敢号髯参军,见者面柔辞气曲。惟有禅翁向晚秋,东篱细步想风流。

和资道山路见菊杂言

注释:

  1. 桃李不如菊,露下花开意自足。菊也谢了桃李,艳丽的花瓣能够融入民间。
  2. 把菊比君君更清,爱菊肯教陶令独。你如今渐渐成为富贵人家的主人,仆人头上都系着红色头巾。
  3. 人谁敢号髯参军,见者面柔辞气曲。只有禅宗的老者在黄昏的秋天,东篱细步,欣赏菊花的风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资道山路上看到盛开的菊花时,心中涌起的对菊花的赞美之情。诗人以“桃李不如菊”开头,表达了自己对菊花的喜爱之情。他认为,菊花在露水滋润下开放,展现出了它独特的美丽和韵味。同时,诗人也用“菊也谢桃李”来比喻自己的志向和追求,表示自己不会像桃花和李花那样追求短暂的繁华。而“妖葩艳萼能入俗”则进一步强调了菊花的独特之处,它的花瓣虽然艳丽,但却能够脱离世俗,保持自己的本色。
    诗人将菊花比作陶渊明,表达了自己对菊花的深深敬仰之情。他说,如果把菊花比作你(陶渊明),那么你一定会更加清高、更加纯洁。因为陶渊明是历史上最杰出的隐士之一,他的生活方式就是远离尘世,追求自然的美。这种比喻既体现了诗人对陶渊明的崇敬之情,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向往。
    诗人转而描写了自己在富贵人家中的生活。他提到,有人敢称自己是髯参军,但见到他的人却会显得脸色柔和,言辞谦恭,这是由于他的人格魅力所致。这里的“髯参军”是指那些有胡须、身材魁梧的将领,他们在战争中英勇善战,但在和平时期,他们也需要学会如何与普通人相处。这种转变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阅历的深刻理解。
    诗人提到了禅宗的老者。他说,只有禅宗的老者才能够在秋天的时候欣赏到菊花的美丽。这是因为禅宗注重内心的修养,追求心灵的平静和宁静。而菊花正是这样一种象征,它们在秋天绽放,代表着生命的短暂和美好。因此,禅宗老者能够在秋天欣赏到菊花的美丽,也是对他们内心修为的一种体现。
    这首诗通过赞美菊花来表达诗人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它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在人生中的感悟和成长。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