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光岁首当何辰,荐视变异纷无垠。
既惊马日不为马,况复人日不成人。
咸疑白昼悬月魄,哗言日月相斗格。
如负如空天风愁,似食不食自毒螫。
空里黄埃下百重,日心黑气交四磔。
不知何地匿阳乌,人间百鸟竞号呼。
可怜海气使如此,杏梁瑞彩想中都。
这首诗是杜甫在《杜工部集》中的一首七言古诗。以下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扶光岁首当何辰,荐视变异纷无垠。
正月六日七日书所见(“扶光”指的是正月的开始,“荐视”指的是观察、察看,“变异”指的是不同寻常的变化,“纷无垠”指的是变化多端,没有止境)。
既惊马日不为马,况复人日不成人。
既惊讶于马日(指阴历的马日)不能变成马(指阳历的马日),更何况人日也不能变成人(指阳历的人日)。
咸疑白昼悬月魄,哗言日月相斗格。
所有人都怀疑白昼悬挂着月亮的影子,纷纷议论日月相斗的情况(这里用“斗格”来形容日月交辉的现象)。
如负如空天风愁,似食不食自毒螫。
如同背负着沉重的天空(形容日月交辉的景象),又像空空的感觉(形容日月交辉的景象)。
似食不食自毒螫(形容日月交辉的景象,就像食物一样让人感到不适)。
空里黄埃下百重,日心黑气交四磔。
空中飘荡着黄色的尘埃(形容日月交辉的景象),太阳之心的黑气交织在一起(形容日月交辉的景象)。
不知何地匿阳乌,人间百鸟竞号呼。
不知道何处藏着阳光下的乌鸦,人间的百鸟都在争相鸣叫。
可怜海气使如此,杏梁瑞彩想中都。
可惜海气让这一切变得如此,人们想象中的美好景象(指中都)。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正月十六日(即马日)观察日月交辉现象时的感受和联想。诗人通过对比马日和人日的不同表现,表达了对天文现象的好奇和惊叹。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世事变幻无常的感慨。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意味,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