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时江南士人轻吴会,正如长安洛阳论宾主。自从九州花开一日来,欣欣不复闻此语。
明州太守江南英,信美之乡是吾土,莫言只饮甬水便无情。
黄鹄排赤霄,垂翅一再举。御厨赐食紫驼峰,情多犹忆马夹柱。
依然梦断四明山,花信风里怜梅雨。潮平欢喜浪婆儿,莫错举棹新城江上去。

【注释】

  1. 《送坛》是一首七言律诗。
  2. “昔时”:以前的时候。
  3. “江南士人”:江南地区的读书人,泛指文人墨客。
  4. “吴会”: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的古称,古代又称“吴”,这里指的是吴地。
  5. “长安洛阳:”:指当时的都城,即现在的河南省洛阳市。
  6. “九州花开一日来”: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7. “莫言”:不要说……
  8. “信美之乡”:信州(今江西上饶市)是个美丽的地方,所以叫做“信美之乡”。
  9. “甬水”:流经明州的江河,也就是今天的钱塘江。
  10. “情多犹忆”:感情太多,难以忘记。
  11. “马夹柱”:指马鞍两边的柱子,这里用来比喻酒席上的座位。
  12. “四明山”: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境内的一座山。
  13. “浪婆儿”:浪子、游子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江南士人的离别之情的抒发。诗人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和对他的祝福。

第一句,诗人回忆起过去的时代,那时候江南的文人墨客们并不重视吴会这个地方,而长安、洛阳才是他们的中心。这两句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批判。

第二句,诗人来到了明州,他感叹这里的美景如画,是他心中的故乡。这一句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

第三句,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说明只有真心实意地对待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真心回报。这是对友谊的一种赞美。

接下来的几行,诗人用黄鹄排赤霄、御厨赐食紫驼峰等典故,表达出他对这位江南士人深深的怀念之情。他希望他的离去能够引起他的注意,让他感受到他的友情。

诗人再次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期盼。他希望友人在新的旅程中能够一帆风顺,不要错过新城江上的美丽景色。这是对友情的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