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以石得名,土惟山之贼。
如何云此山,土石相充斥。
土上而石下,无良跻有德。
土实最下底,位高忝厥职。
或云三千年,此土化为石。
顽阴不坚阳,如寄暂容迹。
因知造化功,不出纤毫力。
君子自苦辛,小人多羽翼。
念从开辟来,久矣莫变革。
吾其奈此何,唧唧复唧唧。
【注释】
书触目:指读书。
山以石得名,土惟山之贼:山上的石头因形状奇特而得名,而泥土却常常成为破坏大山的原因。
云此山,土石相充斥:说这座山,土和石相互充塞着。
无良跻有德:没有好的土来垫高山脚,只有石头才能把山脚垫高。
顽阴不坚阳:顽劣阴冷的土不能坚固地支撑阳光。
君子自苦辛:君子自己辛苦劳作。
小人多羽翼:小人往往依靠别人的力量获得成功。
念从开辟:想到当初天地形成,万物初生的时候。
久矣莫变革:已经很久没有变化了。
唧唧复唧唧:象声词,形容人小声说话的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山石的诗,诗人在诗中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现象的感慨,也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
开头两句是写山的名字。“山以石得名”,是因为山上的石头形状奇特;“土惟山之贼”,是因为泥土常常成为破坏大山的原因。诗人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山石的神奇与伟大。
三、四两句是写山的形态。“土上而石下”写出了山的外形,“无良跻有德”则揭示了山的本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五六两句是议论。诗人指出,“土实最下底”,“位高忝厥职”,说明山上的石头才是山的真正的主人。“或云三千年”,是指山的形成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此土化为石”则是进一步说明山的形成过程。最后两句是抒情。诗人认为,大自然的造化之功不是轻易能够完成的,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君子自苦辛”,是说君子要辛勤劳动,才能取得成功;“小人多羽翼”,是说小人往往依靠别人的帮助而获得成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同时也反映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