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内史勤笔墨,远游中坐无一物。
何事支公爱神骏,团揭鼻齿映顶足。
拄杖圆笠如意负,蓬发著巾俱肃肃。
相向忘言在何许,望断高山空翠麓。
【注释】
又题陆大夫画逸少远游道林:陆机,字士龙,有《远游赋》,故称“陆大夫”。逸少,指王羲之,字逸少。远游道林,是王羲之的名句,意谓在山林之中游览。
会稽内史勤笔墨,远游中坐无一物: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一带,王羲之曾任会稽内史;勤,勤勉、勤奋的意思;笔,指毛笔。远游中坐无一物:指王羲之在山中游玩时,没有带任何东西。
何事支公爱神骏,团揭鼻齿映顶足:支公,晋代高僧竺道生,人称释支遁,以神韵著称于世。团揭,即团扇,一种圆形的扇子。鼻齿映顶足,形容王羲之的鼻子和牙齿都长到头顶上来了。
拄杖圆笠如意负,蓬发著巾俱肃肃:拄杖,指手杖;圆笠,即圆帽;如意,一种弯曲的器物,这里指拐杖;著,通“着”,穿的意思。蓬发著巾俱肃肃,形容王羲之头发蓬乱的样子,穿着布衣。
相向忘言在何许,望断高山空翠麓:相向,相对。忘言,忘记了言语;何许,什么地方。空翠麓,山中的青翠色。
【赏析】
这是一首咏赞王羲之的作品。首四句写他作诗画画的勤奋,第五至八句写他在山林中游览的悠闲自在,最后两句写他的超尘脱俗。
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王羲之的勤奋刻苦,后四句写他在山水之间游赏时的闲适与洒脱。
首四句写王羲之作诗画画的勤奋:“会稽内史勤笔墨,远游中坐无一物。”王羲之任会稽内史(太守)期间,经常亲自挥毫泼墨,创作诗文。他虽然身居官府,却能保持淡泊之心,在闲暇之余,也不忘欣赏自然美景。他喜爱游览山川胜地,每到一处,都会留下自己的足迹和作品。因此,当他在山林间漫步时,心中所想的只是如何更好地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中间四句写他在山林中游览的悠闲自在:“何事支公爱神骏,团揭鼻齿映顶足。拄杖圆笠如意负,蓬发著巾俱肃肃。”支公,是指晋代高僧竺道生,人称释支遁,以神韵著称于世。王羲之在游览山林时,常常被那些神奇的景物所吸引。有一次,他看到了一个团扇,便忍不住用手抚摸着它的鼻尖和齿端。他发现这团扇竟然长到了自己的头上,于是他感叹不已。他拄着手杖,头戴圆帽,手持拐杖,身穿布衣,行走在绿树成荫的小路上。他的头发像蓬松的云朵一样,随风飘散。这些情景都显得那么自然、和谐。
最后两句写他的超尘脱俗:“相向忘言在何许,望断高山空翠麓。”王羲之在游览的过程中,有时会与朋友相遇。他们互相交谈,有时甚至忘了语言。然而,他们之间并不用言语来交流,因为彼此都能理解对方的意思。最后,王羲之终于望见了那连绵不断的青山,那里的山峰如同绿色的地毯一样铺满了整个山谷。
整首诗通过对王羲之在会稽山水中的游赏活动的描述,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同时,诗人还通过描绘王羲之的形象和动作,表达了他对这位伟大书法家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