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眷有孙不能鸣,东眷孙文刊烨炜。
【积善堂】
中眷有孙不能鸣,东眷孙文刊烨炜。
东眷孙文,即东晋名将祖逖之孙、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的七世孙。王羲之幼年丧父,家境贫苦,曾为书生,后入山修行。他自幼酷爱书法,精研历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草书师于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又善于临习古人笔法。他与当时一些文人雅士交游,常在住宅前代树几案,聚石为山,环水作潭,让王献之、谢安等人欣赏他的书法技艺。后来,王羲之被司马睿召为右将军、会稽内史,迁豫章太守,故址在今江西南昌市东北。王羲之任内,广纳贤才,提倡改革,使地方政治、经济得到发展。公元301年,王羲之因不满朝政,愤而出京,从此过上了隐居生活。
王羲之的后代子孙很多,其中著名的有:儿子王旷,曾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女儿金紫光禄大夫王凝之妻、琅邪王氏家族成员。王羲之的儿子和女儿都是有名的人物,但他们的后代却鲜为人知,所以《积善堂》这首诗用“中眷有孙不能鸣”来指代。而“东眷孙文刊烨炜”,则是指王羲之的孙子、著名书法家王献之。王献之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聪明好学,尤其精通书法。他的楷书和行书,在当时都享有盛誉,与其父王羲之、其兄王徽之齐名。王献之还是个大孝子,他经常到父亲的墓地拜祭,并亲手铲除杂草,整理坟墓。他不仅关心父亲的墓地,也关心其他亲友的墓地,凡是别人请他去帮忙的事,他都尽力而为。因此,后人称赞他:“孝哉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