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杖三朝老,持衡一品尊。
忽同秦逐客,几见楚冤魂。
公衮方还第,輀车已及门。
遗言不须记,一一表中存。
【注释】
1、曳杖:拄着拐杖。
2、三朝老:在朝中任事已三十余年。
3、持衡一品尊:掌理朝廷重臣大权,地位尊崇。
4、忽同秦逐客:忽然间又像秦代的逐客令,被贬谪出京。
5、几见楚冤魂:几次见到楚国的冤魂。
6、公衮:指范仲淹。范仲淹曾因政见不合受贬,故此处用“公衮”暗指范仲淹。
7、輀车(yí chē):古代一种有盖的车子。这里指灵车。
8、遗言:临终嘱咐的话。
【赏析】
这首诗是范仲淹在病危时写的一首挽诗。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百八十个字。前两句写范仲淹一生为官清廉,为人耿直,深得民心;中间三句写其被罢免出京,又被贬为邓州知州;最后一句表明他去世后,家人不会忘记他的临终遗言。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邠州,后迁居苏州吴县,世称范文正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后世以文正冠名者甚众。宋仁宗庆历新政期间,他主持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均输法等,受到广大民众的拥护。嘉祐二年,因上书劝谏宋仁宗接受辽和议,被降职知邓州。宋神宗时入相执政,支持王安石变法,熙宁二年拜右仆射,次年拜司空兼侍中、枢密使,主持制定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等,对抑制兼并、发展生产、稳定物价起到积极作用。元丰八年,被弹劾为贪腐无能,被贬为邓州知州。元祐初年,复召为相,次年病逝。
范仲淹为政主张严明,反对奸邪,力主改革。其政治才能和文学成就都极为卓著,被后人誉为“文武双全”。范仲淹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散文方面。《岳阳楼记》一文千古传颂,脍炙人口,被誉为“天下至文”。而这首《挽范丞相忠宣公六首》,则又是其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此诗作于作者病危之时,表达了对好友的深情怀念之情以及对其人品、才能的高度评价,并对其坎坷的人生命运表示深深的同情和惋惜。整首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