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从来定,荣华取次休。
尝看居相府,只似在安州。
不事千金产,能捐万户侯。
哀哉天报施,仅免葬江流。
【注】《范忠宣公墓志铭》云:“丞相尝曰:‘我自求富贵,非天与也。’”本诗即作于是年。
挽范丞相忠宣公六首
出处从来定,荣华取次休。
尝看居相府,只似在安州。
不事千金产,能捐万户侯。
哀哉天报施,仅免葬江流。
注释:出处从来定,荣华取次休。
曾看过丞相的官邸,就象住在安州一样。
不事千金产,能捐万户侯。
悲哀啊上天的报答是,仅仅免予被埋葬在江河中。
赏析:此诗是作者为范忠宣上表告老归家时写的悼文。全诗共六句,前四句写范忠宣生平事迹,后二句写其死状。“出”“处”二字,点明范公一生出处有定,而功业未竟又辞官退隐,故用“取次休”三字形容其一生行止,既肯定了他平生所做之事,又表达了对他功业未竟的惋惜之情。范公一生虽未得尽善尽美,但所作所为却堪为后人效仿。范忠宣的一生,可以说是从政、治学、治民、从军都十分成功的,他的事迹可歌可泣,值得后人传颂。
“尝看居相府,只似在安州”,此句以对比手法来写范公的功业。“相府”,指丞相府;“安州”,指安州郡。“尝看居相府”意谓我曾亲眼见过他在丞相府中治理百姓,“只似在安州”,意谓他就像在安州那样处理政事一样。这句诗的意思是:我曾经亲眼看见他身居丞相府,治理百姓如同在安州那样。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范公的功业非凡,令人敬佩。
“不事千金产,能捐万户侯。”此句用典,引用了汉代的典故。汉初有名臣张良,年轻时曾投刺客于少年刘邦之门下,并随刘邦南征北战立下大功,刘邦当了皇帝后封赏张良,张良坚决推辞不受,说:“我隐居深山之中,不求名利,只愿过一种清静的生活。”于是刘邦只好封他为留侯。范忠宣虽然也有过辉煌的功业,但他并不贪恋功名利禄,而是选择了一条清静淡泊的人生之路,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哀哉天报施,仅免葬江流。”这是全诗最后一句也是最重要的一句。“哀哉”一词,表达了诗人对范公不幸命运的感慨之情。而“天报施”则是指上天给予的恩赐,而“仅免葬江流”则是说范公的尸骨最终只是被埋在了江河之中。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上天给予的恩惠实在是太多太多,但范公最终却只能被埋藏在江河之中。这两句诗既是对范公的赞颂,又是对范公不幸命运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