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札何堪问,知无封禅书。
杀身今已矣,报国事何如。
人去衣冠在,魂来户牖虚。
应同广川记,惟见玉蟾蜍。
诗句解析
1 遗札何堪问,知无封禅书: 表示诗人收到范德孺的书信后深感悲痛和失望。”遗札”指的是范德孺留下的书信,而”无封禅书”则表达了他可能未能完成皇帝所期待的封禅大典,这是古代帝王的重要仪式之一。
杀身今已矣,报国事何如: 这里诗人感叹自己已经牺牲了生命,但是否能够为国尽忠、完成未竟的事业却不得而知。”杀身”指代死亡或自毁,”报国事”则是指为国家尽力的意愿。
人去衣冠在,魂来户牖虚: 描述了范德孺虽已离世,但他生前的服饰和仪容仍然保留着,仿佛他在人间还留有痕迹。”魂来户牖虚”形容他的魂魄似乎还存在于这个世界,虽然肉体已逝,但精神仍在。
应同广川记,惟见玉蟾蜍: 最后一句表达了一种悼念之情,诗人希望他的事迹能被后人铭记,就像《汉书·艺文志》中提到的广川王传,记载了他的事迹和贡献。而诗人只看到了范德孺像玉石蟾蜍一样的形象,这反映了诗人对范德孺的深深怀念和敬意。
译文
遗书中何堪询问,知道没有封禅的书。
现在我已经死了,如何报答国家?
人的离开,衣帽还在,灵魂回来时,空屋门扉。
应该和广川王传一同记录,只看到玉蟾蜍的形象。
赏析
此诗通过简洁而深沉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范德孺的深厚感情。首句表达了诗人在得知范德孺去世的消息后感到的悲痛和无奈。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杀身今已矣”表达了对范德孺牺牲生命的惋惜,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残酷现实。“报国事何如”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未能完成使命的自责与反思。诗中的“人去”和“魂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既表现了人世间的生离死别,又体现了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最后两句以《广川记》和玉蟾蜍的形象象征范德孺的伟大形象,寄托了诗人对这位英雄的怀念和敬仰。整首诗歌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