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携俯清流,自适固闲燕。
深行岂不好,路远怯萦转。
撑舟上孤渚,星月灿水面。
目力不自收,随波起花眩。
谁家种禾黍,绿色压秋甸。
树密云更深,云昏山不见。
杯盘任狼籍,起坐有馀恋。
幸偶东山儒,况逢京国彦。
何人发高咏,满坐清风遍。
顾我童子吟,奚能愧雕篆。

颍河夜泛

提携俯清流,自适固闲燕。

深行岂不好,路远怯萦转。

撑舟上孤渚,星月灿水面。

目力不自收,随波起花眩。

谁家种禾黍,绿色压秋甸。

树密云更深,云昏山不见。

杯盘任狼籍,起坐有馀恋。

幸偶东山儒,况逢京国彦。

何人发高咏,满坐清风遍。

顾我童子吟,奚能愧雕篆。

注释:

颍河边上夜晚划船游玩。

提着船桨俯视清澈的流水,自我感觉非常惬意和悠闲。

在深深的水中行走难道不好吗?路途遥远让人感到不安,害怕回旋而绕。

撑着船登上了孤小的沙洲,明亮的星光和皎洁的月亮映照在水面上。

眼睛的力量不能自己控制,随着波浪一起转动起来,看见花木也仿佛在眼前旋转。

是谁家的田地里种了禾黍,绿色的田野覆盖了整个秋天。

树木密集的地方天空更加显得深邃,乌云更厚了看不清山上的山峰。

酒杯盘中随意地放着,坐着吃饭时还留恋着。

有幸遇到东山的学者,何况遇到了京城的士子。

谁能发出高亢的诗歌,让整个房间充满了清新之风。

看那我一个小孩朗诵诗篇,怎么能比得上那些雕刻精美的篆文。

赏析:

此诗为作者颍河夜泛时所作。全诗描绘了颍河夜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以及内心的愉悦之感。

首句“提携俯清流”,写诗人手提船浆,低头俯瞰颍河的清澈流动。这里运用了“提携”、“俯清流”等动词,将诗人的动作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整幅画面充满了动感。同时,通过“自适”一词,传达出诗人内心的自在与满足感。

接下来的四句则进一步描绘了颍河夜景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其中,“深行岂不好”一句,既表现出诗人对于水流的欣赏,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向往之情。而“路远怯萦转”,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犹豫与担忧。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具层次感和深度。

“星月灿水面”一句,则将颍河的夜景描绘得如梦似幻,令人陶醉。而“目力不自收,随波起花眩”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被美景所吸引的状态,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第五至第八句中,诗人又通过描写颍河周边的环境,展示了颍河的广阔与美丽。其中“谁家种禾黍,绿色压秋甸”一句,不仅描绘了农田的丰收景象,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而“树密云更深,云昏山不见”则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颍河夜景的幽静与神秘。

接下来两句则进一步描述了颍河的夜景之美。其中“杯盘任狼籍”一句,既展现了宴会的热闹与欢乐气氛,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满足感。而“起坐有馀恋”则描绘了诗人在宴会中的愉悦状态,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快乐与轻松。

最后两句则再次强调了颍河夜景的美丽与神奇。其中“幸偶东山儒,况逢京国彦”一句,既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深厚,也体现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尊重与赞赏。而“何人发高咏,满坐清风遍”则表达了诗人对颍河之夜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这场宴会的美好与难忘。

这首诗通过描绘颍河夜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满足。同时,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和对人物情感的抒发,使得整首诗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