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西丈人头皓白,避世不作诸侯客。黄帝老子是其师,短褐补肩人不识。
呜呼相国起文吏,能解干戈谋社稷。诸田喋血腥未已,封裹疮痍与休息。
三齐儒生多说士,强读诗书谈治国。席间众口乱如发,乡饮明堂尽陈迹。
丈人西来貌甚野,杖藜柴车面黧黑。
坐言治道本无事,要尔苍生自安适。尔能高卧知大体,男子耕耘女蚕织。
用之天下如掌上,况尔区区城七十。相君再拜受其教,舍以高堂奉颜色。
相君已死君不来,千五百年人叹息。眈眈新堂作者谁,密州太守文章伯。
太守高吟醉太白,年谷常丰无盗贼。三牛倒曳九仙木,大斤截落琅琊石。
修梁巨柱屹如涌,磊落巍峨称公德。太守思公公不见,辟户张筵望南北。
诗成鬼神相对泣,文就龙蛇惊辟易。公今存亡讵可问,况今自有神仙骨。

《盖公堂歌》是宋代诗人毕仲游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描绘一位隐居的智者形象及其生活状态,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政治治理的反思。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原文
    胶西丈人头皓白,避世不作诸侯客。黄帝老子是其师,短褐补肩人不识。

  2. 译文

  • (前两句)胶西地方的一位老人头发雪白,不愿做诸侯的门客。他向黄帝、老子求学,却连他的弟子们都认不出他是谁。
  • (后两句)感叹当今的宰相起用文职人员,能解干戈谋划国家大事。诸田战乱不断,百姓饱受血腥之苦,战争仍在持续。
  1. 注释
  • 胶西丈人:指居住在胶西地方的老人,可能是隐士或学者。
  • 头皓白发:形容老人头发白色如雪,表明年岁已高。
  • 不做诸侯客:意指不为权力中心所吸引,拒绝成为其他诸侯的宾客。
  • 黄帝老子:指古代中国的神话人物黄帝和老子。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他们被视为智慧的象征。
  • 短褐补衣:形容穿着简陋的衣服,贫穷的生活状态。
  • 不识:表示人们不认识这位老人。
  1. 赏析
  • 诗中的“丈人”可能代表了隐士或学者的身份,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赞赏。诗中提到与古代圣贤为师,反映了诗人对知识和道德修养的重视。
  • 通过对现实政治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当前社会动荡和战乱状况的担忧和不满。战争不仅给人民带来了痛苦,也阻碍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 诗人通过对比古代圣贤和当代的政治状况,暗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他认为,理想的治国方式应该基于德治而非暴力,而当前的政策并未能达到这一目标。
  • 诗的最后一部分反映了对和平与安定的渴望。诗人希望天下能恢复和平,百姓能够过上安宁的生活。

《盖公堂歌》不仅是一首反映诗人个人情感和思想的作品,更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映和批判。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到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批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