刳肠植粟喂官牛,牛骨成尘粟未酬。
何事莲参犹阁笔,反怜花县若虚舟。
季公素重千金诺,胶鬲当贻万世羞。
愿效相如还赵璧,莫教颜色叹床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廉政治的向往和对腐败官僚的讽刺。

诗句释义:

  1. 刳肠植粟喂官牛,牛骨成尘粟未酬。
  • “刳肠”:指用尽所有的钱财来养牛,比喻为了养官而不惜一切代价。
  • “植粟”:种植谷物,这里指种下粮食。
  • “喂官牛”:指为了养官而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财力。
  • “牛骨成尘”:形容为了养官付出的代价巨大,如同牛骨变成尘土一样。
  • “粟未酬”:指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 “何事莲参犹阁笔”:为什么莲花参(即人参)还要保留笔(即文才),表示对这种行为的讽刺。
  1. 何事莲参犹阁笔,反怜花县若虚舟。
  • “莲参”:指文人墨客。
  • “阁笔”:放弃写作或停止使用笔。
  • “花县”:指地方官员,这里借指腐败的官僚。
  • “若虚舟”:如同没有固定归宿的小船,比喻官场上的人无所依靠。
  • “反怜”:反而感到怜悯,这里指对这些人的同情或不满。
  1. 季公素重千金诺,胶鬲当贻万世羞。
  • “季公”:指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赵简子。
  • “重千金诺”:重视自己的承诺,不惜千金也要履行。
  • “胶鬲”:古代传说中的贤人,以诚信著称。
  • “贻万世羞”:留下千古羞耻,指因为不守承诺而受到后世的嘲笑。
  1. 愿效相如还赵璧,莫教颜色叹床头。
  • “相如”:指汉代著名外交家蔺相如,因归还和氏璧而闻名。
  • “还赵璧”:归还和氏璧,比喻忠诚和正直的行为。
  • “莫教颜色叹床头”:不要让悲伤和失望的情绪影响生活,这里指不要因小事而忧愁。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官员们为了养官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不惜牺牲廉洁的行为,以及对这种行为的讽刺,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廉政治的向往和对腐败官僚的不满。同时,通过对春秋时期赵简子的赞美,以及汉代蔺相如的事迹,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忠贞不渝、诚实守信的赞赏。最后,通过希望效仿蔺相如归还和氏璧的行为,表达了自己对于正直和忠诚的向往,以及对生活中琐事的轻视和超然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