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松棹秀五弟柏,千劫栖贤三学山。
佛定光生玉玺润,僧衣细结藕丝斑。
归来鹦鹉扫白塔,声在翠微烟霭间。
三学山
万松棹秀五弟柏,千劫栖贤三学山。
佛定光生玉玺润,僧衣细结藕丝斑。
归来鹦鹉扫白塔,声在翠微烟霭间。
注释:
- 万松棹秀五弟柏:用“万松”比喻松柏之盛美,“棹秀”形容松柏之美如船上的桨一般优雅。五弟柏指的是松柏树,这里借指三学山中生长的松柏。
- 千劫栖贤三学山:千年的时间也难以寻觅贤人的踪迹,这里的“三学山”可能是指一处求学之地。千劫是极长的时间,用来强调寻找贤人不易。
- 佛定光生玉玺润:佛定光指的是佛教中的佛祖,玉玺代表着权威和尊贵的象征。这里形容佛祖的光芒照亮了整个三学山,使得玉玺显得更加润泽。
- 僧衣细结藕丝斑:僧衣指的是僧人所穿着的衣服,藕丝斑形容衣服上的细节精致如同藕丝一般。这里描绘了僧人穿着细致的僧衣,给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感觉。
- 归来鹦鹉扫白塔:归来的鹦鹉象征着归家的温馨和喜悦。扫白塔则表示鹦鹉在清理着白塔上的尘埃和污垢。这里可能寓意着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 声在翠微烟霭间:翠微烟霭之间,形容声音仿佛来自于山间的烟雾之中。这里可能是在描绘一种宁静、神秘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三学山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画卷。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将松柏、玉玺、僧衣等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庄重的氛围。同时,诗人还通过描绘归来鹦鹉、白塔等细节,进一步渲染了一种宁静而怀旧的情感。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陶醉于其中无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