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参寥子,遗偈寄真迹。
像貌俨如生,钩画宛若昔。
读此一代文,令人百虑释。
又爱东坡老,仙才迥飘逸。
吟哦月露章,飞奋风雨笔。
古寺遗清风,残碑卧白日。
我来拜祠下,怡然若私觌。
和之诗与禅,诗禅机籁寂。
相对两忘言,终朝不获一。
徘徊走风廊,舂容坐苔石。
于心适有契,所得不患失。
禅空诗亦空,观空莫观色。
寥寥百载下,无此二骚客。
买酒为招魂,欲招不可得。
智果寺,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著名的文化古迹之一。在智果寺内,保存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其中一尊名为“东坡参寥遗像”的佛像尤为著名,它是南宋时期由高僧所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学士”。他的诗、词、赋、散文等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吾爱参寥子,指苏轼。苏轼对参寥非常喜爱,认为他是一位具有真才实学的僧人。参寥子的形象被塑造得栩栩如生,仿佛真的出现在我们面前。他的笔迹宛若昨日,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读此一代文,令人百虑释。这里的“一代文”指的是苏轼的文学作品。苏轼的文章,既有豪放的气势,又有细腻的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读他的文,可以让人放下所有的忧虑和烦恼。
又爱东坡老,仙才迥飘逸。苏轼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作品却仍然散发着仙气般的魅力。他的才华超凡脱俗,与众不同。
吟哦月露章,飞奋风雨笔。这里的“吟哦月露章”是指苏轼的诗歌作品,它们充满了对月亮和露水的美好描绘;而“飞奋风雨笔”则形容了他在写作时那种激情澎湃、力透纸背的笔法。
古寺遗清风,残碑卧白日。智果寺内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石碑,它们都保留着历史的印记。这些遗风和碑文,仿佛是历史的见证者,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来拜祠下,怡然若私觌。我来智果寺是为了参观参寥子的雕像,心中充满了敬意和敬仰之情。这种体验如同与参寥子面对面交流一样,让我感到非常愉悦和满足。
和之诗与禅,诗禅机籁寂。苏轼的诗歌与禅宗思想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禅意,让人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清净。
相对两忘言,终朝不获一。在这里,苏轼和参寥子相互对视,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言语的交流。然而,他们的心灵却在那一刻达到了一种默契的境界,彼此间没有隔阂和距离。这种境界是难以用言语来描述的,只有亲自体会才能感受到其中的奥妙。
徘徊走风廊,舂容坐苔石。苏轼在智果寺内徘徊行走,欣赏着寺庙的美景。他坐在苔石上,享受着自然的宁静和舒适。这里的风景和氛围让他感到心旷神怡。
于心适有契,所得不患失。苏轼的内心得到了一种满足和愉悦,他对所获得的一切都不会感到担忧和不安。这种心态让他更加从容自信地面对生活和工作。
禅空诗亦空,观空莫观色。在这里,苏轼强调了禅宗思想的精髓——不要追求外在的形式和表象,而是要追求内心的空明和清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禅宗的本质和内涵。
寥寥百载下,无此二骚客。苏轼和参寥子都是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们的才华和成就至今仍然被人们所传颂和敬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身影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今再也无法见到他们的风采和风采。
欲招不可得。虽然苏轼已经离世多年,但人们仍然希望能够将他的精神和才华传承下去。于是有人购买美酒来祭奠他的灵魂,希望他的灵魂能够得到安息和超度。然而遗憾的是,这种愿望似乎无法实现,因为苏轼的灵魂已经被永远地留在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