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一念格明神,时雨经宵即效珍。
政属士龙真有誉,颂成吉甫更无伦。
千畴土脉三冬起,百里根荄一日春。
自古移风由美化,善良从此在吾民。

《和光道喜和叔得雨兼呈和叔知县乡兄》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精诚一念格明神,时雨经宵即效珍。”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情。”精诚一念”指的是诗人内心的纯净与坚定,”格明神”则是指他相信这种纯洁之心足以感动神灵,让神灵显现出其应有的德行。”时雨经宵即效珍”意味着在夜深人静之时,及时降临的雨水就像珍贵的珍宝一样滋润大地。

“政属士龙真有誉,颂成吉甫更无伦。”

  • 这是对两位古代贤臣的赞誉,”士龙”可能是指东汉时期的李固,他因直言进谏而受到称赞;”吉甫”可能是指唐朝的房玄龄,他以忠诚和才能著称。诗人用这两位贤臣的成就来比喻自己诗歌的价值,认为自己的诗文也能像他们一样得到赞誉。

“千畴土脉三冬起,百里根荄一日春。”

  • 这两句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千畴土脉三冬起”意味着广阔的农田在寒冷的冬天里依然生机勃勃;”百里根荄一日春”则是指即使是百里之遥的田野,一夜之间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这两句诗展现了大自然的生命力和季节的变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变化的关注。

“自古移风由美化,善良从此在吾民。”

  • 最后两句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诗人认为自古以来,社会的风气都是由美好的事情推动的,而善良和美德正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在这里,“移风”指的是改变社会风气,“美化”指的是提升道德标准,“善良”则是人民的基本品质。诗人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让善良的品质在民众中发扬光大。

赏析:
这首七律通过对自然现象和人文景观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观察和思考。诗人通过赞美古代贤臣的功绩,强调了品德高尚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描写大自然的变化,传达了对生命活力和季节更迭的赞美。整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还蕴含了对社会风气和民众品质的关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