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狙有感谁非是,塞马无因自去来。
人见终军持汉节,世闻郭隗上燕台。
九门天上云泥隔,三径山阴梦想开。
青琐黄扉严密地,待看旌旆应时回。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诗歌,了解内容,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及注释作答。

“养狙有感谁非是”:养狙者,即养一狙(猕猴)的猎人,他感叹世间没有不是的人。这里用寓言形式讽刺那些不能识别人才、不识贤愚的人。“塞马无因自去来”:塞马,指被拘禁在边地的骏马。它无法挣脱羁绊,自由自在地奔跑。诗人以塞马自喻,表示自己怀才不遇,不得志,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人见终军持汉节,世闻郭隗上燕台”:终军,西汉人,曾出使南越,后为官至大中大夫;郭隗,战国齐人,他曾说:“若逢伯乐之能识马者,一顾千金。”“九门天上云泥隔,三径山阴梦想开。”:九门,指宫门。云泥,比喻地位高低悬殊。山阴,指南朝王献之与友人戴逵共游剡溪时所筑别墅。“青琐黄扉严密地,待看旌旆应时回。”:青琐,古代宫门画有青丝琐链的门;黄扉,指宫门两侧画有黄色门柱的门。这里用典形容朝廷的威势。“旌旆”,指旌旗和战旆,借指军队。“应时回”:意思是说待看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

这首诗写左司郎中董某出外任汾州知州之事。首句点明题旨,抒发感慨。颔联以终军、郭隗自喻,表达自己有才而不得用的愤懑之情。颈联写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尾联表明自己等待时机,准备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决心。全诗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答案】

①谁非是:难道不是吗?②塞马无因:被拘押在边疆的骏马。③人见终军持汉节:有人看见终军手执汉节。④世闻郭隗上燕台:世人都知道郭隗向燕昭王推荐千里马的故事。⑤九门:宫门。⑥天上云泥:比喻高官显位与卑贱低微的差距。⑦三径:东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中说,“吾尝求古仁人于天下,或隐居山林以不见世;或厄穷独善其身而不事俗;或危冠玄服而坐朝堂之上;或蓬头乱鬓,横经赋诗于民间。”这里的“三径”就是指隐居的草庐。“山阳”是陶潜故乡的地名,这里代指隐居之地。⑧青琐黄扉:指宫廷的门户。⑨旌旆:指旗帜和仪仗。⑩应时:随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