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玉清标未及门,先知和气袭人温。
言高自有精醇味,手敏曾无洗削痕。
一捧丝纶来幕府,两迂舟楫过江村。
已惭无取叨交契,更辱新诗仔细论。
卫玉清标未及门,先知和气袭人温。
言高自有精醇味,手敏曾无洗削痕。
一捧丝纶来幕府,两迂舟楫过江村。
已惭无取叨交契,更辱新诗仔细论。
注释:
- 卫玉清标未及门:卫玉清的品行、才华尚未达到家门。
- 和气袭人温:温暖的气息弥漫在周围。
- 言高自有精醇味:言辞优美,富有深度和品味。
- 手敏曾无洗削痕:书写流畅,没有留下修改的痕迹。
- 一捧丝纶来幕府:手中握着一卷重要的文书,象征着权力或地位。
- 两迂舟楫过江村:形容行船曲折,经过江村。
- 已惭无取叨交契:惭愧自己没有资格接受这份友谊。
- 更辱新诗仔细论:受到诗人的赞赏,并被要求仔细讨论。
赏析:
这首诗是卫玉清写给李判官的。卫玉清的诗歌才华出众,他的言辞优雅,文笔流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与李判官的关系也非常好,他们之间的交往充满了真挚的情感。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描述了卫玉清与李判官之间的交往。首句“卫玉清标未及门,先知和气袭人温。”描绘了卫玉清的人品和才华,以及他给人们带来的温暖气息。第二句“言高自有精醇味,手敏曾无洗削痕。”赞美了卫玉清的口才和文笔,同时也表现了他的勤奋和谦逊。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详细描述了与李判官的交往场景。“一捧丝纶来幕府,两迂舟楫过江村。”表达了卫玉清将重要文书带到李判官家中,以及他们一同乘船经过江村的情景。这两句诗展现了他们深厚的友情和互相尊重。
末两句则是对李判官的感谢和敬意。“已惭无取叨交契,更辱新诗仔细论。”卫玉清感到惭愧,认为自己没有资格接受这份友谊。但他仍然感激李判官的赞赏和鼓励,并被要求仔细讨论他的作品。这体现了卫玉清对于文学创作的热爱和执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卫玉清与李判官交往的描绘,表达了对他们深厚友情的珍视和赞美。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卫玉清的才华和个性,让人对他的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