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阶昨夜响淋漓,正是东皋渴雨时。
蝼蚁未应能有感,乾坤自是本无私。
已知协气通三壤,想见嘉禾秀两岐。
更待秋冬高廪后,与君同赋誉尧诗。
【译文】
昨夜的雨声在空荡的台阶上响个不停,正是东皋渴望降雨的时候。
蝼蚁不可能有所感受,但天地之间本来就是无私的。
已知协气通达三壤,想见嘉禾秀出两岐。
更待秋冬高廪后,与你一起赞美尧帝的诗篇。
【注释】
①陈承事:作者的朋友或幕僚。喜雨:盼望下雨以解干旱。应祈:祈祷。②东皋:指东边的田野。渴雨:渴望雨水。③蝼蚁:蚂蚁。感:感受。④乾坤:天地。自是:本来就是。本无私:本来没有偏私。⑤协气:和顺之气,即暖湿气流。通三壤:通达三界。即上下、四方、内外。⑥两岐:两条分岔路。⑦高廪:粮仓。⑧尧帝:传说中的古代帝王。尧帝时期,洪水为患,尧命鲧治水未成,后又命禹治水有功。⑨赋:创作诗歌。誉尧:赞美尧帝。
【赏析】
这首咏物诗,借对自然界中雨的期盼与雨的到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和感慨之情。诗人首先描绘了昨夜下了一场透雨的情景:雨声在空阔无人的台阶上传来,这是东皋渴望雨水到来的信号。接着,诗人从自然界的生物角度出发,写蝼蚁等虫类对雨的反应——它们无法感知到雨的存在,而天地间原本就不存在偏私之心。诗人用“不知”、“无感”来形容蝼蚁的感受,表达了他对自然界万物平等、和谐相处的理念。
然后诗人转向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描述:他知道自然界的暖湿润空气能到达大地的各个角落,就像人世间的温暖和恩惠可以惠及天下一样。他期待着秋天的丰收,也期待着冬日的粮食储备充足,这样就能与人共享丰收的喜悦。
诗人将目光投向遥远的尧帝时代,他想到了大旱之年的尧帝,他通过祈求雨水来解救民众的痛苦。这种对尧帝时代的回忆,也反映出他对尧帝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远。诗人通过对自然界中雨的到来、雨后的景色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和谐共处理念的追求。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正义、公平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