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时春半忽惊秋,思虑关心欲破头。
符竹徒劳乘绝障,舆图那忍望神州。
未酬素志终难已,欲问皇天肯断休。
樽酒且须浇垒块,不须更作畔牢愁。

蒙云叟司户宠示佳篇,若将以功名相勉者再用韵以呈。

来时春半忽惊秋,思虑关心欲破头。

符竹徒劳乘绝障,舆图那忍望神州。

未酬素志终难已,欲问皇天肯断休。

樽酒且须浇垒块,不须更作畔牢愁。

【注解】:

来:来到;春:这里指春天,代指时光;忽:突然;惊:惊动、惊扰;秋:秋天;心:指心事;想虑关心:指忧心忡忡;欲:想;破头:像头发要被打破一样。这两句说春天到来时,忽然之间就感到了秋天的凉意;思虑关心:指忧心忡忡。这两句说忧虑的心思如同要被打破的头发一般;符竹:符竹,一种用符竹做的乐器。徒劳:白白地浪费;乘:借助于;绝障:比喻阻碍重重。这两句说虽然借助于符竹乐器演奏音乐,但是仍然无法摆脱重重阻隔和阻碍;舆图:舆图,即舆图(地图)。那忍:怎能忍受;神州:这里指中原大地。这两句说怎能忍受中原大地不能收复的痛苦呢?

未酬素志终难已,欲问皇天肯断休。

未酬:没有实现,未能完成;素志:平素的愿望;终难已:终究难以实现,指心愿难以达成。这两句说我的愿望始终难以实现;欲问皇天:想要向苍天询问;肯断休:苍天难道会停止吗?这两句说想要向苍天询问自己的愿望能否实现。

樽酒且须浇垒块,不须更作畔牢愁。

樽酒:酒杯;浇:浇灌;垒块:堆积着的忧愁;畔:同“判”,意为分界线,划分界限。这两句说即使喝酒也要将心中的忧愁浇灌开,不要总是沉浸在愁苦之中;不须更作:不需要再做,不要再做。这两句说不必再为愁苦所困扰;畔牢愁:牢愁,忧愁如锁,形容内心痛苦。这两句说不要再为愁苦而困扰,要放下心中的忧愁。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晚年归隐之时。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忧虑和苦闷。

第一句“来时春半忽惊秋”,诗人通过描绘春天与秋天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安和忧虑。春天象征着生机和希望,而秋天则代表着凋零和衰败。这种对比使得诗人更加感受到了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第二句“思虑关心欲破头”,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忧虑的心情。他的内心充满了忧虑和不安,仿佛要破裂一样,这是因为他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第三句“符竹徒劳乘绝障,舆图那忍望神州”,诗人通过描绘符竹乐器和舆图地图的象征意义,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尽管他试图借助符竹乐器演奏音乐来缓解内心的忧虑,但是仍然无法摆脱重重阻碍和困扰。同时,他也不忍心看到中原大地不能收复的悲壮景象。

第四句“未酬素志终难已,欲问皇天肯断休”,诗人再次表达了自己对于未能实现夙愿的感慨和无奈。他的素志就是为国家做出贡献,但是如今却难以实现。他渴望向苍天询问,希望皇天能够赐予他力量和勇气,让祖国重新获得统一和发展的机会。

第五句“樽酒且须浇垒块,不须更作畔牢愁”,诗人在最后一句中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他劝慰自己要放下心中的忧愁,不要让忧愁成为自己生活的负担。他鼓励自己要用酒杯来浇灌心中积累的忧愁,让自己的心灵得到解脱。同时,他也告诫自己不要再为愁苦所困扰,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整首诗语言朴实而深沉,情感真挚而感人。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担忧,也展现了他对于人生的态度和信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