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递长江表,崎岖青障间。
瑞草杂野卉,吐秀莫穷看。
馥郁谁与奇,细碎如等闲。
荆榛共荣悴,樵牧几摧残。
殊乡采嘉声,千里辏名园。
轻舟走雕槛,文砌荐朱栏。
芳华未盈枝,倾都已酡颜。
疏丛乏葱茜,薄采愧朱殷。
珍赏占芳时,野客更旧观。
试问蜂和蝶,何如蕙与兰。
诗句释义:
- 迢递长江表,崎岖青障间。
- “迢递”表示遥远;“青障”可能指山峦或自然障碍;“峥嵘峻岭”形容山势险峻。这句描绘了长江两岸的壮阔景色与地势的险要。
- 瑞草杂野卉,吐秀莫穷看。
- “瑞草”指的是珍稀或吉祥的植物;“吐秀”指生长、开花;“莫穷看”表示美丽到难以尽数。这句表达了对自然界中稀有花草的赞美。
- 馥郁谁与奇,细碎如等闲。
- “馥郁”通常用来形容芳香浓郁;“细碎”可能指小而精致;“等闲”表示不以为意。这句话描述了某些细小而精致的事物同样令人赞叹。
- 荆榛共荣悴,樵牧几摧残。
- “荆榛”指的是灌木丛生的低矮植被;“荣悴”描述其生长的状态,荣是指繁茂,悴指凋落;“樵牧”是采樵和牧羊的人;“几”在这里可能指很少。这句表达出自然中的一些植物虽然不起眼但依然坚韧地生存着。
- 殊乡采嘉声,千里辏名园。
- “殊乡”意味着远方;“嘉声”可能指美妙的声音或声音的美;“凑”意为聚集;“名园”可能指有名的园林。这句表达了从远处来采集美好声音的行为,以及对园林美景的喜爱。
- 轻舟走雕槛,文砌荐朱栏。
- “轻舟”指小舟;“雕槛”可能指雕刻精美的栏杆;“文砌”指有花纹装饰的台阶;“荐”意为放置。这句描绘了船只在雕刻精美的栏杆旁经过的景象。
- 芳华未盈枝,倾都已酡颜。
- “芳华”指花的美丽和香气;“盈枝”意味着充满枝头;“倾都”指整个城市或地区;“酡颜”是脸红的意思,通常用来形容因饮酒或兴奋而脸红。这句表达了对于春天里花朵盛开时人们心情愉悦的感受。
- 疏丛乏葱茜,薄采愧朱殷。
- “疏丛”可能指的是稀疏的草丛;“乏葱茜”表示缺乏鲜艳的颜色;“薄采”可能指轻薄的采摘;“愧朱殷”表明自谦,认为自己的作品不够出色。这句表达了对自己作品不足的自谦。
- 珍赏占芳时,野客更旧观。
- “珍赏”指珍惜并欣赏;“占芳时”可能是指在美好的季节里欣赏花的盛开;“野客”指外来的游客;“更旧观”表示再次看到熟悉的景观。这句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新发现和再次欣赏的喜悦。
- 试问蜂和蝶,何如蕙与兰。
- “试问”可能是反问句式,询问之意;“蜂和蝶”指的是蜜蜂和蝴蝶;“蕙”和“兰”分别指蕙草和兰花,两者都是中国传统的香草。这句比较了蜜蜂和蝴蝶以及蕙草和兰花的不同特点,最后以疑问结束,表达了作者对不同植物之美的不同感受和理解。
译文:
遥远的长江之畔,山高路险,青翠的屏障间,
珍稀的野草混迹于普通的野花之中,它们的花蕾绽放得如此迷人,让人驻足观赏。
这些珍贵的花草,谁能与之匹敌?它们虽然微小却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毫不张扬。
荆棘与荒草共同享受着阳光的恩赐,樵夫与牧民也在这环境中辛勤劳动,他们的生活因此更加艰辛。
在异乡寻找美丽的景致,千里之外的园林里,我看到了各种名贵的花卉。
乘坐轻便的小舟,穿梭在雕梁画栋之间,欣赏着那些精美的台阶和栏杆。
春光中,花儿还未完全绽放,就已经让人面颊泛红、心醉不已。
稀疏的草丛中,缺少了生机勃勃的颜色,而轻薄的花瓣又显得有些逊色。
珍惜眼前的美景,每一次欣赏都是对自然的一次新发现。再来问一问,这些蜜蜂与蝴蝶,与兰花与蕙草相比,哪一个更为珍贵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春日自然风光和个人感受的五言绝句集。诗人通过对长江两岸自然景观的描述,表达了他对大自然中各类植物的观察和感受。每一句都通过精细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情感状态和审美倾向。
首句描绘了长江两岸的雄伟景象和险峻地形,为全诗定下了宏伟的背景。接下来的诗句则转向了对细节的观察,尤其是对春天里那些不起眼的小花的赞美。诗人对这些平凡之物的细致入微的描写,体现了他对生活中简单之美的敏感和珍惜。
诗中的对比手法也十分突出。诗人通过将普通植物与珍稀花草进行比较,突显了自然中多样性的美和珍贵性。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每一种生命的独特价值。
诗中的抒情色彩十分浓厚。诗人通过反复的提问和思考,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之美的无限感慨和对生命多样性的尊重。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诗歌充满了诗意和哲思。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生活本质的深刻反思和对美的追求的一种展现。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使这首诗成为了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