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人祝多子,患寡不患小。
林虑行且歌,自喜身已老。
五月日可畏,不践门前道。
北窗足虚闲,清风飒然到。
况有樽中物,玉山恣倾倒。
黄河或可断,世事未云了。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辨析和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封人祝多子,患寡不患小”:封疆大吏祈求子孙繁衍,只担心人口太少而不在意人口太少;“林虑行且歌,自喜身已老”:在林虑山行走时唱歌,自得其乐,感到自己已经老了;“五月日可畏,不践门前道”:五月的太阳令人畏惧,不要践踏门前的道路;“北窗足虚闲,清风飒然到”:北窗空寂清闲,清凉的风飒爽地拂面而过;“况有樽中物,玉山恣倾倒”:况且还有酒杯中的美酒,足以使人醉倒;“黄河或可断,世事未云了”:黄河也许可以截断,但世事还没有终结。
【答案】
(1)首句用“祝多子”,是说封疆大吏祈求子孙繁衍,只担心人口太少,而不在意人口太少;次句写在林虑山行走时唱歌,自得其乐,感到自己已经老了,与上句相呼应,表现出对人生、世事的豁达和淡薄。
(2)颔联写五月的太阳让人畏惧,不要践踏门前的道路。这两句以景衬情,表达了诗人对仕途险恶的担忧。诗人认为,只要能够远离官场,就能避免祸患。
(3)颈联写诗人独坐北窗,清风扑面而来,凉爽舒适,惬意无限。尾联以反问的语气写出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忧虑,暗示出自己的无奈与悲观情绪。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九年(814),当时孙位为集贤校理,白居易时任左拾遗。两人因事有过节,所以这首诗写得颇为沉郁,反映了白居易对现实的不满。首联两句,前一句是对封疆大吏祈求子孙繁衍的讽刺,后一句则表示自己对此事毫不在意的态度。中间两联,一写在林虑山行走时唱歌,自得其乐,感到自己已经老了。二写五月的太阳令人畏惧,不要踏门经过。这两联都是通过写景,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寂寞之感,同时流露出对官场险恶、仕途艰难的担忧。最后两句以反问的语气说出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忧虑,暗示出自己的无奈与悲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