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重阳候,旌旗五客游。
清樽烦卜夜,归鬓但惊秋。
薄暮霭云散,倾城终日留。
晚楼东望际,萸菊故园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全诗如下:
风雨重阳候,旌旗五客游。
清樽烦卜夜,归鬓但惊秋。
薄暮霭云散,倾城终日留。
晚楼东望际,萸菊故园丘。
译文:
风雨重阳等待的日子,五客共游旌旗飘扬。
清酒斟满杯请君慢品,归家之途让人心生悲凉。
黄昏时分霭云四散,城中人们整日留恋不归。
登高望远东边天际,故乡的茱萸和菊花依旧如故。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和友人丁端叔九日重阳节的诗歌。重阳节,又称为敬老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举行。此诗以重阳节为背景,描绘了重阳节时的美好景致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风雨重阳候,旌旗五客游。”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当天,面对风雨交加的景象,心中却依然充满了喜悦与期待。因为此时有五位朋友一起出游,增添了不少乐趣。
接着是“清樽烦卜夜,归鬓但惊秋。”这两句描述了在饮酒欢聚之际,诗人不禁感叹时光易逝,岁月如梭。夜晚的酒宴让诗人感到疲惫,而秋天的到来也让诗人更加感伤。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荏苒的感慨。
然后是“薄暮霭云散,倾城终日留。”这两句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空中的云彩逐渐散去的情景,而城中的人们却久久不愿离去。这里表现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离别的不舍。
“晚楼东望际,萸菊故园丘。”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登高望远之际,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他想起了家乡的茱萸和菊花,那是一种令人怀念的美景。这里的“丘”字可能是笔误,应该是“山”。整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美好景象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豁达豪放的个性以及深沉的情感世界。